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中医趣味知识问答3篇
大小:499.63KB 14页 发布时间: 2024-02-23 17:19:58 2.04k 1.02k

答:肾气化功能。

50、称为“封藏之本”是哪脏?

答:肾。

51、阳化气,阴成形:化气与成形,是物质两种相反相成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因此,这里阳与阴是指物质动与静,气化与凝聚,分化与合面等相对运动,进而说明物质与能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作用。

52、壮火食气,少火生气: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则形成病理之火,能耗损正气,影响人体正常机能。而正常具有生气火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有增强正气作用。

53、肝体阴而用阳:“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则是指作用与机能。肝本体是藏阴血;内含生发之气而主疏泄,且病变多表现升发功能太过而成为阳亢之证,所以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

肺为水之上源:肺有促进与维持水液代谢平衡作用。人体内水液正常运行,依赖于肺气通调、脾气转输、肾气化及膀胱排泄功能。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则小便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54、脾为胃行津液:“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这是说胃在受纳饮食之后,还需要通过脾输布作用,把富有营养津液输送到其它脏腑与人体各个部分。

55、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者,亢逆,逆乱也;承者,承顺,承接正气也。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六气亢盛就会产生损害作用,所以要有相应气来制约它。承接正气,以制亢逆,才能维持生化之机正常生发与协调。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在人体里面,当它精微功能发生作用时,内可以温养神气,使精神爽慧;外可以柔养筋膜,使之丰硕壮实。张志聪说:“阳气者,水谷之精也,故先养于五脏之神;柔者少阳初生之气也,初出之微阳而荣养于筋,是以少阳主筋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五脏之气为阴气,阴性恬静,静则精神内藏,躁则精神耗散。马玄台说:“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论卫气也,此节云云,论营气也。此乃至微之义。”有一定道理。

56、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固然是营养身体,但必须要有一定节制,如果暴饮暴食,或偏嗜某种食物,则足以损伤胃肠。

57、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猝然厥逆、头痛‘眩仆昏厥重证。

58、百病皆生于气:由于气在人体活动范围非常广泛,故许多疾病发生,都可因气机失调需引起。

59、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意指由于中气虚而产生形体虚弱,须用温气药补养中气,则脾能健运,营养增加,使肌肤形体逐渐丰满。如精血不足当以厚味填补,使精髓逐渐充实,精血旺盛。“味”当指药物味厚之品与食物五味而言。

60、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是预防疾病传变,控制病情发展一种积极措施。

61、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哪些?

答:“四大经典”前人多指《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四部古代医籍。

62、脏与腑功能特点名是什么?

答:脏腑包括五脏与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肾;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灵枢·本藏篇》:“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一般说,五脏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与贮藏精、气、血、津液,特点是“藏而不泻”;六腑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与转化、排泄糟粕,特点是“泻而不藏”。

63、脾主运化是包括哪两方面?

答: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散精)与运化水湿(输液)两方面。

64、简述肝疏泄与主藏血生理及相互关系。

答:肝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人体血液运行,有赖于气推动,除了心肺之气领率与脾气统摄外,还须依靠肝藏血功能调节血量。而这种藏血功能,实又赖于肝气条达舒畅,乃使血液流通无阻。也就是说,只有肝疏泄与藏血功能协同作用,才能保持气机调畅而使血行不致淤滞。《血证论》所谓:“”

65、详述肾主水生理功能。

答:肾藏精,肾主水,主要是指宏观世界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作用。肾阴与肾阳,是肾概念中两个相对内容。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肾阴实指肾精,又叫“元阴”、“真阳”,是人体阳气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作用。肾阳乃喻肾气,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根本,对组织起着温煦、生化作用。

66、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作用及相互关系?

答:六腑各自功能是: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热水谷,是五腑六腑精气发源地;胆为清净之腑,主决断,能贮藏与排泄胆汁,帮助食物消化。小肠为受盛之腑,泌别清浊,并输转其化生。大肠为传导之腑,能吸收水份,主传导排泄糟粕;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贮存排泄尿液。三焦是上、中、下三焦总称,“上焦如雾”、“主纳”、“中焦如沤”、“主化”,“下焦如渎”、“主出”,故三焦总功能是关系到水谷代谢,气血通调。

67、怎样理解肾阴、肾阳生理相互关系?

答:六腑之间关系,主要是传化关系。饮食入胃,通过胃腐熟传于小肠,胆汁疏泄下行以助消化,小肠泌别清浊,清者为精微以养其身,浊者为糟粕下注大肠入膀胱。渗入膀胱,经气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液。进入大肠经燥化与传导,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是为粪便。可以,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不能停滞,所以前人有“六腑以通为用”理论。

68、何谓命门?

答:命门有生命之门含义。它是人体生命根本与维持生命要素,为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系周身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原动力。

69、何谓三焦?

答:三焦是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名称,为六腑之一。因在人体十二脏腑中,唯它最大,故又有“孤腑”之称。正如《类经》所指,三焦是“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分上焦、中焦与下焦。从部位而言,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在内;中焦指膈下、脐上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下焦指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从病理生理角度,还包括部位较高肝,故下焦往往肝、肾并提)。从功能而言,《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主要指心肺输布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大肠排泄作用)。这些功能实际上就是体内脏腑气化功能综合,故三焦功能,概括而言是运化水谷精微,通调全身水道,调整全身气化。

70、什么叫经络,包括哪些内容?

答:经络包括经脉与络脉两个部份。其中经脉分为正经与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主要部分。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与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八,即任、督、冲、带、阴跷、阳跷、阴维,合称奇经八脉。络脉有别络、浮络、血络与孙络等。别络较大,共有十五。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络脉之浮行于浅表部位称浮络,皮下细小血管称血络,络脉细小分支称孙络。此外,尚有十二经别与十二经筋。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支别,十二经筋是十二经别以外另一循环系统,均属于经脉范围。

71、说明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交接于四肢末端,如环无端。每一经脉都在一定部位上授受它经之气。一般来说,阴经与阳经交接于四肢末端,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面,阴经与阴经交接于内脏。

12、什么叫“辩证求因”?

答:中医对病因人识,除了解可能作为致病因素客观条件外,主要是以病证临床表现为依据,出就是通过分析疾病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及其所属,从而提供治疗用药根据。这种方法,称为“辩证求因”、“审因论治”。因此,学习病因理论主要是掌握它们所致病证临床表现。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