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中医趣味知识问答3篇
大小:499.63KB 14页 发布时间: 2024-02-23 17:19:58 2.04k 1.02k

15.三焦<部位三焦>是诸气升降运行的通道.元气由肾精所化,以三焦为通道自下而上布散全身,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宗气由脾胃化生的谷气与肺吸人的自然界清气相融合而成,积聚于胸中气海,可以三焦为通道自上而下运行,以资先天元气.元气与宗气相合为一身之气,推动和调节精血津液的代谢和脏腑经络的功能,因此说三焦能通行诸气.

16.女子的月经来潮和胎儿的孕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生理因素:①肾精、肾气与天癸的作用:肾藏精而主生殖,肾精化肾气,肾气促进天癸的产生,以促进

生殖器官的发育、女子月经来潮与排卵.②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任皆起于胞中,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冲任二脉气血充盛,可使月事调匀,并能妊养胎儿,故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之说.③心、肝、脾三脏的作用:女子以血为本,心主血,肝藏血,脾为血液生化之源并统血,使血液化生充足并运行正常,有助于月经来潮与胎儿的孕育;心主神明而驾驭诸气,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可致五脏安和,气血和调,有助于行经和孕育.

17.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调节关系.①肺气助心行血:心主身之血脉,推动血液循环,肺朝百脉,主一身之气,肺气贯注心脉以行血,两者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宗气具有贯心脉、司呼吸的功能,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故肺病则可影响心血的运行,出现胸闷、呼吸不利、心悸、唇紫等血瘀之病证.②心血载运肺气:血为气母,血载气行.肺吸人的清气必须得到血的运载才能输布全身.故心功能异常,如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阻心脉等导致血行异常时,也会导致肺之功能异常,宜肃失职而出现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的病理表现.由于宗气与心肺之气的生成有关,故为连结心之搏动与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

18.心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①在血液的生成方面: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而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脉,化赤以生血,心血供养于脾,以维持其正常的运化功能,心脾共同协作,血液才能化生充足.脾气充足,则心血充盈;心血旺盛,脾得濡养,则脾气健运.②在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心脾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外逸,共同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在病理上,心脾两脏常相互影响,如思虑过度,既暗耗心血,又影响脾之运化.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致使血虚而心无所主;若脾不统血而致血液妄行,也会造成心血不足.由于心脾之间在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最后可形成"心脾两虚"证,临床上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眩晕、面色无华、腹胀,食少,倦怠等症.

19.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称之为"心肾相交";心与肾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失调,称为"心肾不交".心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水火既济: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心肾阴阳、水火、上下之间必须相互交通,即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

使心火不亢.②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神安,神清则精固.③君相安位:心为君火,肾寓相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若心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生理平衡失调,则为心肾不交,表现为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独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凝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可见失眠、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与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此外,心肾阴阳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心或肾病变时,亦相互影响.肾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的证候;心阴虚,亦能下汲肾阴,而致心肾阴虚.

20.肝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血、肾精同源于水谷精微,而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的充盛亦有赖于血液的滋养.肾精肝血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故称"精血同源",又称"肝肾同源".②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相互为用、相互制约.肝气之疏泄可使肾气开合有度,生殖之精得以正常的化生与施泄;肾气的封藏可防肝气疏泄太过.这种肝肾藏泄互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育和男子排精等方面.肝肾藏泄失调,可致月经失调,男子泄精的异常.③肝肾之阴阳互滋互制: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肾阴滋补肝阴,共同制约肝阳,可使肝阳不致上亢,肾水与肝木的这种关系谓之"水能涵木".若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即"水不涵木",可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甚则化风的病变.同样,肝阴不足,也可导致肾阴不足,形成肝肾阴虚的病变.

21."脾为生痰之源",是指痰饮的生成主要因于脾气的运化功能失常.脾气具有运化水液的作用,脾气健运,则津液四布,以濡养全身脏腑组织,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生痰."肺为贮痰之器",主要是指肺是痰饮易停滞之所.停聚于肺中的痰饮,究其成因,一是因肺气宣发肃降,津液不得布散,停聚于肺而成痰;二是因脾失健运,津液不得正常输布,停聚于肺中为痰.是病其标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这一理论说明了痰与肺脾两脏之间的关系,临床上治疗痰饮伏肺证,除治肺之外,还要调脾,令痰生无源.一般规律是病急治肺为主,病缓调脾为要.

22.脾与肾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先天与后天之间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先天激发资助后天,后天充养培育先天.如脾之运化,赖肾阳之温煦;肾藏之精,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等.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见腹中冷痛、下利清谷或水肿等症;脾气久虚后天之精化生无源,不能充养先天之精,可致肾精虚亏而见机体的发育迟缓.另外,脾与肾的关系还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脾主运化水液,肾主宰水液代谢,二者相互为用,共同完成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23.脾与肾在病理方面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①脾肾精气阴阳之间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关系的失调.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与后天,在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促进.在病理上,一方亏虚,常累与另一方.如水谷之精化生不足,不能充养肾精,以致肾精亏虚,可出现发育迟缓等症;脾气不运,气生无源,日久与肾,以致肾气亦虚,或先天之气不足,不能资助后天之脾气,终致脾肾气虚,出现少气乏力、二便失禁等症;脾阳不足,日久损与肾阳,或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从而形成脾肾阳虚,出现畏寒肢冷、泄泻、水肿等症;肾阴虚衰,不能滋养脾阴和胃阴,或脾胃阴虚,日久累与肾阴,也可致脾肾阴虚而见五心烦热、口舌生疮、饥不欲食等症.②水液代谢失常,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脾气不能运化水液,肾气失其蒸化之职,均可致水液停聚而成痰饮水肿.脾肾阳虚是慢性水肿的最常见病机.

24."肾者胃之关",是指肾能控制和调节水液和糟粕的排泄而言.饮食物和水饮人于胃后,水液的代谢与糟粕的排泄,需要多个脏腑协调完成,但主要依赖于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若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协调,则水液和糟粕化为尿和粪便得以正常排出;若肾气衰弱,蒸化与固摄功能失常,则水液和糟粕排泄障碍,出现腹泻或便秘、尿闭或失禁,以与水肿等症.所以说"肾者胃之关".

25.脾与胃同居中焦,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因而构成表里关系.脾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但性能上各有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脾气主升;胃为腑,属阳土,性喜润而恶燥;脾为脏,属阴土,性喜燥而恶湿.二者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阴阳相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其精微的输布,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而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和运化,从而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26.肾和膀胱在组织结构上直接相通,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和膀胱,互为表里.膀胱

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实际上是肾气蒸化和固摄作用的延续,故膀胱的生理功能与其病理变化直接与肾有关.如肾气充盈,蒸化和固摄有权,则膀胱既能固摄,又能通利,开合有度,以维持正常的贮尿和排尿.相反,肾气不足,蒸化和固摄无权,则膀胱既缺乏固摄,又缺乏通利,开合不利,从而导致尿频、遗尿、失禁、或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等.在湿热下注膀胱时,日久亦必影响与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而使病情加剧.

27.奇恒之腑与五脏之间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具有相同的生理特点,即"藏精气而不泻",均与奇经八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①脑、髓、骨,都由肾精所化之髓所充养:肾藏精,精化髓,髓充骨腔中则称骨髓,充养脊髓腔中则称脊髓,脊髓汇于脑则称脑髓.肾精充足,则骨坚而脑髓充足,故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②女子胞的发育与其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与肾精、肾气的充盈与其生成的"天癸"有关,与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调畅气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而统血以维持的气血和调环境也有关.③脉为血之府,隶属于心主血脉的功能,但与脾气的统摄、肝气的疏泄、肺气的推动功能也有关.④胆,又属六腑之一,与肝相连,胆汁是藉肝之余气而化生,其分泌排泄,又受肝主疏泄的控制和调节.所以说,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有关脏的生理功能的延续.因而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相互资助、相互为用的关系.

中医趣味知识问答2

1、中医学有什么显著特点?

答: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阴阳学说有哪些内容?

答: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混长转化,自与平衡等方面。

3、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制定治则是什么?

答:治则是补母深子。

4、相乘与相侮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是:相乘是顺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克制太过,相侮是遍五行相克次序而出现反克。

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出现相化现象。同样,在产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出现相乘现象。

5、阴阳学说概话人体病理变化总纲是什么?

答:中医学把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纳。

6、阳盛则热,与阴虚则热有何不同?

答:阳盛则热,“盛”指邪气盛,表现为实热证;阴虚则热,“虚”指阴虚,表现为虚热证;两者临床表现不同。

7、阴阳特征是什么?

答:凡是运动、外向、上升、湿热、无形、明亮、兴奋均属于阳。凡是静止、内守、下降、寒凉、晦暗、有形均属于阴。

8、阴阳转化内在根据是什么?

答:是阴阳互根互用,互藏互寓。

9、发生阴阳转化条件是什么?

答:是“重”与“极”。

10、阴阳学说用于指导疾病治疗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深其有余,恢复阴阳相对平衡。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