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BJ: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C5:焓变和熵变;CA: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DC: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专题】51F:化学反应速率专题;51H: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A.反应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气体,物质的混合度增大;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D.根据催化剂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
【解答】解:A.反应为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则△H>0,生成气体,物质的混合度增大,则△S>0,故A正确;
B.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加入MnO2或升高温度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能加快O2的生成速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焓变和熵变、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电化学知识以及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水解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都为吸热过程.
13.(3分)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考点】66:胶体的重要性质;GQ: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J8:苯酚的化学性质;P4:分液和萃取;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25:实验评价题.
【分析】A、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还原性的离子氧化,三价铁离子可以和KSCN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
C、苯酚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水溶液,苯不易溶于水;
D、碘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如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KI3盐溶液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
【解答】解:A、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胶状物,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出现红褐色沉淀,故A错误;
B、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可以和KSCN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显红色,如果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溶液中就是只含有三价铁离子时也具有该现象,不能确定是否含有亚铁离子,故B错误;
C、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其中苯酚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水溶液,苯不易溶于水,震荡会分层,分液,上层的是苯,这样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故C正确;
D、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是由于碘易溶于四氯化碳,而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促进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离子检验和除杂问题是现在考试的热点,注意物质的性质的灵活应用,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14.(3分)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
B.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
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考点】DN: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专题】16:压轴题;51G: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酸式盐,其溶液呈碱性,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根据溶液中质子守恒分析;
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mol•L﹣1NaOH溶液,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以1:1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相等,溶液呈碱性,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
D.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确定c(Na+)、c(CH3COO﹣)的关系,溶液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