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隔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C.当电路中转移1 mol电子时,模拟海水理论上除盐58.5 g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B
解析由装置示意图可知,负极区CH3CO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A项正确;隔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隔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才能使模拟海水中的氯离子移向负极,钠离子移向正极,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B项错误;电路中有1 mol 电子通过,则电解质溶液中有1 mol钠离子移向正极,1 mol氯离子移向负极,C项正确;负极产生CO2:CH3COO-+2H2O-8e-===2CO2↑+7H+,正极产生H2:2H++2e-===H2↑,根据电荷守恒,正、负极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项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目的操作
A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证明酸性:碳酸>苯酚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C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
D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向试管中加入2 mL 10% 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 CuSO4溶液,振荡
答案BC
解析A项,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苯酚钠,而苯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可用分液法分离,能达到实验目的;B项,盐酸具有挥发性,可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干扰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项,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应将胶管稍向上弯曲,再挤压胶管中的玻璃球,该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项,配制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应使氢氧化钠过量,该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12.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可用作医用胶,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α氰基丙烯酸异丁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其分子式为C8H11NO2
B.分子中的碳原子有3种杂化方式
C.分子中可能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为6个
D.其任一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至少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答案C
解析A项,由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8H11NO2,正确;B项,分子中的碳原子含有sp、sp2、sp3 3种杂化方式,正确;C项,根据乙烯及酯基的结构分析可知,共面的碳原子最多为7个,错误;D项,该分子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中,等效氢原子种类最少的应具有对称结构,此对称结构的结构简式可为,该分子的等效氢为4种,正确。
13.采用惰性电极,以去离子水和氧气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制备双氧水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
B.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的pH未变
C.电解过程中,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
D.电解一段时间后,a极生成的O2与b极反应的O2等量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图可知a极为阳极,其反应式为2H2O-4e-===4H++O2↑,正确;B项,阳极室产生的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阳极室pH保持不变,正确;C项,电解过程中阳离子移向阴极,故H+移向b极区,正确;D项,根据电极反应式:阳极反应为2H2O-4e-===4H++O2↑,阴极反应为2H++O2+2e-===H2O2,故a极生成的O2与b极反应的O2不等量,错误。
14.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Br-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0 ℃和40 ℃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稳定
B.与0 ℃相比,40 ℃时1,3丁二烯的转化率增大
C.从0 ℃升至40 ℃,1,2加成正反应速率增大,1,4加成正反应速率减小
D.从0 ℃升至40 ℃,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
答案AD
解析A项,由图可知1,4加成产物的能量比1,2加成产物的能量低,前者更稳定,正确;B项,由图可知,第一步为吸热反应,第二步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第二步平衡逆向移动,1,3丁二烯的转化率减小,错误;C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错误;D项,1,2加成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从0 ℃升至40 ℃,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正确。
15.25 ℃时,某混合溶液中c(CH3COOH)+c(CH3COO-)=0.1 mol·L-1,lg c(CH3COOH)、lg c(CH3COO-)、lg c(H+)和lg 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