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福建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大小:0B 6页 发布时间: 2024-03-10 19:20:40 5.15k 4.51k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乙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SO3+O2=2Na2SO4(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

考点: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专题: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

分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2)①反应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甲、乙、丙中都有氧气,避免空气中氧气干扰;根据加热试管的操作要求完成;(3)①根据硝酸镁的反应现象进行判断;②D中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褪色;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消耗氧气.

解答:解:(1)由于产物中化合价只有升高情况,没有降低产物,故答案为: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或其它合理答案);(2)①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装置气密性良好;②由于甲乙丙猜想中产物都有氧气,没有氮气,用氮气排出装置中空气避免对产物氧气检验的干扰,集中加热前先预热硬质试管,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故答案为:避免对产物O2检验产生干扰(或其它合理答案);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3)①硝酸镁分解,红棕色气体是二氧化氮,镁元素不会还是硝酸镁形式,所以乙正确;故答案为:乙;②亚硫酸钠和氧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是:2Na2SO3+O2=2Na2SO4,在B装置中,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消耗了氧气,故答案为:2Na2SO3+O2=2Na2SO4;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或其它合理答案).

点评:本题探究硝酸镁分解产物,提出假想,通过实验验证,涉及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加热操作的考查,本题难度中等.

31.(13分)(2013•福建)(1)依据第2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参照右图B、F元素的位置,用小黑点标出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

(2)NF3可由NH3和F2在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

2NH3+3F2NF3+3NH4F

①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abd(填序号).

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

②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3)BF3与一定量水形成(H2O)2•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①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ad(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②R中阳离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阴离子的中心原子轨道采用sp3杂化.

(4)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Ka(苯酚)(填“>”或“<”),其原因是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能级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力降低,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2)①Cu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NH4F是盐,属于离子晶体,NH3、F2、NF3都属于分子晶体;②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3)①由Q的结构可知,Q分子中处于在氢键、共价键、配位键(O与B之间)、分子间作用力;②R中阳离子为H3+O,中心原子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4,孤电子对==1,据此判断;(4)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解答: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的2p能级容纳3个电子,处于半满稳定状态,能力降低,氮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C、N、O三种元素的相对位置为:,故答案为:;(2)①Cu是金属,属于金属晶体,NH4F是盐,属于离子晶体,NH3、F2、NF3都属于分子晶体,故答案为:abd;②Cu原子核外有29个电子,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3)①由Q的结构可知,Q分子中处于在氢键、共价键、配位键(O与B之间)、分子间作用力,故答案为:ad;②R中阳离子为H3+O,中心原子氧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4,孤电子对==1,为三角锥型,氧原子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三角锥型;sp3;(4)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故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Ka(苯酚),故答案为:<;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点评:本题考查电离能、晶体类型、化学键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结构与杂化理论等,难度中等,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分析解决问题.

32.(13分)(2013•福建)已知:

为合成某种液晶材料的中间体M,有人提出如下不同的合成途径

(1)常温下,下列物质能与A发生反应的有b、d(填序号)

a.苯 b.Br2/CCl4c.乙酸乙酯 d.KMnO4/H+溶液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