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时候,教师的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下面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质量教学不足的原因及对策7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质量教学不足的原因及对策1
在小学阶段,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因为它有着独特的学科特点,如文字的多音性、理解的多义性、内容的复杂性等,学生时常而感到努力无点,无处下手。教师同样不知从何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
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涵,会使学生看得头昏目眩,这样是弊大于利的。
针对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从两阶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
语文教学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开展工作。
1、强调多读。
书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地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为己用,从而快速地提高作文水准。
2、读写结合。
对于普遍存在的读写脱离现象,我们要严肃对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认为可以走“仿写”的路子。举个例子,在教材的《爬山虎的自述》一课中,课文以自述的方式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材要求学生要仿照本课写法来介绍介绍一种植物,这为练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介绍一种植物或物品,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有的人会担心这样会造成学生作文“立竿见影”的效应,但事物总是按从大同小异走向小同大异的,没有仿写便没有开始,更别说去创造了。
3、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老舍曾说:“每个星期才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动动笔,不管写得如何,让其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开始,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日益提高,也许会写出有创意的佳作出来。
4、落后的教学方式要改革。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因此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如,教学《老山羊和狮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章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演绎情节。再如教学《漓江游记》、《金字塔》等文章时,让学生扮演成导游向大家介绍的方式来理解文章。学生参与的热情出奇的高,而且有的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创造性地加入些情节,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方式比单调的课堂讲解,要好得多。
二、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
在学生的基础学生得扎实之后,教师须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靠读课文,受益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把十二册教材叠在一起,也不见得有一部《西游记》或《红楼梦》等小说的内容丰富。因此,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读课外读物,并利用班会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自己所读读物的书名、主要内容等,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
课外书不像教材那样正规、严肃,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只要是内容健康的,都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个优秀作家并不是靠在校学过的教材而成功的,而大部分,都是靠这些课外书来取得的。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文学的创作并不是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我们想不到的创意。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只要教师给予帮助,他们就会成材。少年作家韩寒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与鼓励,就不会有《三重门》这样的优秀作品。
总之,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现在,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的方法,分析现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出现新的局面,我们的语文教学定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质量教学不足的原因及对策2
(一)传统的教学措施与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认字、背书,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在于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语文知识能力应用与实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与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对字词的拼写,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书面中的死知识,然后应付完考试即可,完全没有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限制了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真正发展。
(二)传统的教学措施与学生之间的生活联系非常淡薄
语文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应当是非常紧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加深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下,教师很少会考虑到这一点,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完全削弱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中的生活特性。由于教学与学生之间的生活联系非常淡薄,所以就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提升。
(三)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得当
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应当是以学生为主的,或者说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说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应当存在一种水平的沟通交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下,教师完全占据的是霸权地位,学生的主体性被极大地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途径,往往都是教师说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做,基本上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愿的途径,这极大地打压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氛围,严重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