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精准实施“老带青,青帮新的结对子”工程,组织安排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全员参与。加强横向联系和不同学科间交流。
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明显优势,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实施名师战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质量立校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认真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确保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目前拟通过多开展校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如:教学开放日,校级集体备课活动,随堂听课、评课,聘请专家讲课,出校培训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着力教研意识的提升,端正教师教学研讨态度,以期达到习惯性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
2、继续完善管理制度,狠抓落实。针对我校现有制度的不足,将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包括修改不适应实际的奖励制度,通过制度的修改达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调动教师工作热情。特别是生本课堂的评价,将从精细化可操作入手,注重短期、中期与长期评价的结合运用,真正达到评价的意义。
关于市教育局常规教学督查专班提出的“教学常规管理的环节有待进一步落实”。我们当即形成文案,上墙、成册。重点抓好教师每月四“查”,即:
一查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管理);
二查教师课堂行为(师德);
三查教师备改变状况(重点在反思和作业上);
四查月考教学效果。
按照一定权重分三个层次表扬与批评,坚持做到每月一小结,让教学常规管理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巡、查、问、听”的常规督查制度。
巡:值日领导每天坚持早、中、晚三次巡查各班,全面监控教学运转情况;
查:各年级组每月开展一次教学检查,根据老师的备、教、改、辅、考、评、析、研等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一月一考评;
问: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听取他们对老师的评价与建议,并将问卷情况通过量化后纳入老师综合考评;
听:坚持领导随堂听课制,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
同时,抓好质量交接把关。以学期初各班成绩为依据,以全市排名提升高度为奋斗目标,通过每月月考质量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争早日让学校走向良性轨道。
对于作业方面,我们重心立锥,即用《批改作业要求》并周查兑现,具体要求是:
(1)每周作业量必须达到周检查的标准。
(2)按照教学常规中各学科设置的作业,要求做到全收全改,不允许作业让学生批改。
(3)作业必须及时批改,一般应在作业交来后一天内或下次上课前批好发出。作文必须在下次作文前一天批好发给学生,最后必须在下次作文前批好。对学生作业批改后,要写出批阅日期,批改作业均用红笔。
(4)作业本必须一致,要求同科同类作业用同一种作业本,不能大小不一,类型不一。
(5)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整洁地完成作业,对无故缺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和补做,抄袭作业的要求重做。
(6)字迹规范工整,确保作业本的整洁,作业中不要出现涂改液的痕迹与墨迹,提倡尽量少用或不用橡皮擦,遇有差错,需要更改之处,先用橡皮小心轻擦,不见原貌后再修改。
(7)教师对书写认真、卷面干净、质量高的作业,应及时地在学生中进行表扬、鼓励。
(8)学生作业,教师要精批细改,打钩要规范,一题一勾,不能连勾带拖,一页一勾。
(9)每周五下午教务处抽查老师的作业,周一公示。
3、抓住质量这个主题不放松,抓好常规管理。我们一如既往地抓好常规管理,落实过程考核,不放过一个细节。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到质量上来,进一步优化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避免机械重复,让质量强校,让质量强校。
针对市教育局常规教学督查专班提出的“教学研究工作有待加强”。我们将以“改薄”为契机,用“去薄”思维引领教学实操与管理,全方位推动学校教育提升。
我们的思路是:坚持“六项原则”“两个优化”和“五性”。直面我校教学“痛点”,向课堂教学“精、活、实”使劲。
当前,我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六条具体要求:
一是创造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二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
三是加强学科间的协作,严格教与学的要求;
四是注重个体差异,着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
五是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六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我们的操作是:
(1)让一些年轻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研讨活动,并在他们返校后,及时组织教师听取汇报、观摩,既可让最新的、最前沿的课改理念在校园传播,同时也可锻炼他们的能力。
(2)集中专题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利用学校规定的业务学习时间,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集中组织相关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探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进行研讨、实践,使教师们真正认识到一堂好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