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比、衬托手法。通过文天祥与大臣们的对比,和杜浒与文天祥患难与共、毁家纾难,衬托出文天祥敢于担当、刚正勇毅、舍小为大。
(3)次要人物评价性语言。通过杜浒“你,是奋发有为的”等评价表达出文天祥奋发有为、堪当大任。
(4)环境描写,西斜的太阳光照在文天祥身上,硕大无朋,体现出文天祥的伟岸。
(5)在情节中塑造人物形象。
答对1条给2分。
9.(1)相比《指南录后序》,小说情节更加丰富,在朝臣商议过程中,使情节波澜起伏。
(2)文天祥思想不断地发生变化,官员的退缩让他有主动前往的冲动,从被迫同意到豁然开朗,使得为国为民、思路周全、刚正勇毅、不畏牺牲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3)小说选取历史故事作为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影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古今交融,突出了激励人们参加抗日救亡的伟大斗争、对民族败类进行揭露和鞭挞的主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由第一人称改写为第三人称,叙事更加自由灵活,全方位展现了文天祥的经历和思想状态。(答对1条给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贾谊《论积贮疏》①)
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弊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继以孝文、孝景,清净恭俭,减田租,三十税一,安养天下,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诎辱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六》,有删改)
【注】①《论积贮疏》为贾谊写给汉文帝的疏,即文中的孝文。该疏被皇帝采纳。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汉A兴B接C秦D之E弊F作G业H剧I而J财K匮L自M天N子O不P能Q具R钧S驷
1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根本,与《种树郭橐驼传》“其本欲舒”中的“本”意义相同。
B.淫,过度,与《屈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中的“淫”意义相同。
C.被,遭受,与《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意义不同。
D.罢,通“疲”,与《垓下之战》中“楚兵罢食尽”中的“罢”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认为君主治理天下,要有丰足的积蓄,如果放弃农业而去从事不重要的商贾,这是本末倒置,是对天下的残害。
B.汉朝自建立政权以来,公私粮食积蓄不足,朝廷卖官鬻爵,百姓卖儿鬻女,贾谊认为这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
C.汉文帝时面临粮食储备不足的危机,材料一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积贮粮食的重要性,反映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D.材料二提到在文景的治理下,城乡的粮仓充满了粮食,发生旱涝灾害也能让百姓自给,国库中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2)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诎辱焉。
14.班固为什么评价“汉文帝美矣”?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3分)
【答案】
10、BFL【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汉朝建国,承接的是秦末的疲困社会,营造繁多而财力匮乏,从天子以下不能配备四匹同样毛色的马匹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