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三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考点】GK:对外开放及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要求学生结合对外开放的背景特征和过程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察改革开放,要求学生结合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对外,要求学生结合21世纪对外开放的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主要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应该包括我国在经济建设探索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现代化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包括1984年天津成为第1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发生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力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科技,高科技产业群初具规模。
(3)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在不断的扩大和深入,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可以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特征,背景条件来进行论证说明。
故答案为:
(1)主要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
历程原因: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
(2)历史机遇:1984年天津成为第1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新变化:大力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科技,高科技产业群初具规模。
(3)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
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产生的作用,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2000份,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宇。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英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43家,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2)依据材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