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煤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4分)
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
(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解析(1)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促进了铁路建设。“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后资本家的要求。同时议会中各种关于铁路建设的法案条例的颁布也极大的促进了铁路的建设。
(2)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铁路运送了大量的原材料和手工品,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而且市场来自于更加深入的大陆内部地区和偏远地区,世界的整体化进程进一步加深。以蒸汽为动力的远洋航运发展起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突破了自然的限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二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
迷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望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1)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有哪些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6分)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秦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价值意义和陶俑群塑所反映的制作艺人之精神。②秦帝国“有功者必赏”的制度依据和造成“金字塔”结构的行政系统。(4分。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答案(1)特点:中央集权,不行分封制,不行世官制,平政守法。
观点:肯定秦始皇功绩。
(2)选择阐述①,价值意义:突出的普遍价值;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不同国家、民族相互交流学习的宝贵资源;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精神:工匠精神。
选择阐述②,制度依据:军功爵制。
行政系统:郡县制。
解析(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秦始皇功绩的评价。根据材料,可以从“平其政莫遂于秦”,“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皆功臣良吏”,“非独刑罚依科也,有功者必赏,不妄诛一吏”等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是概括作者的观点,根据材料可知,作者对秦始皇持肯定态度,所以在概括时要从肯定的角度进行答题。
(2)本题属于论述题。主要是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论述。如果选择的是第一个观点,可以从兵马俑坑的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若是选择的第二个观点,则可以从秦朝推崇法家思想,以及秦朝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这个角度进行答题。
材料一19纪30年代,法拉第的发现激起了一系列发明的浪潮并最终引发了电气技术革命,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1882年,他们在国际电气技术展览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发电机和新式电话。在家里,爱因斯坦每天都能听到父亲工厂里“汽笛鸣叫”奏响的劳动序曲,电枢和线图成了这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手中的宠物。同时,他通过疯狂阅读掌握了物理学和哲学的概貌,并在父辈工厂和中学、大学实验室获得了实际认识。凡此,在他那个时代,有哪位物理学家曾在攀登顶峰之前将如此众多的必备前提集于一身?
——整理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
材料二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他在《物理学纪事》连续发表文章。此后,物理学再也不是原来的物理学。……大多数情况下,前任的著作中冒出来的新问题总是要由下一代的年轻学者解决。哥白尼之后是开普勒,伽利略之后是牛顿,法拉第之后是麦克斯韦。……(而)爱因斯坦既是自己的前任又是自己的后继者。他就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到达目的地之后决定再跑一次。
——摘自[德]于尔根·奈佛《爱因斯坦传》
(1)阅读材料一,概述传记作者所认为的爱因斯坦成才的“必备前提”。(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爱因斯坦创造的物理学理论“奇迹”综合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6分)
答案(1)前提: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广泛阅读科学著作,打开研究视野;家庭影响;父辈工厂与学校实验室的实际体验。
(2)“奇迹”:创立相对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精神:实事求是;明于创新。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题,这类题型主要从材料中概括答案即可。比如法拉第的发明“爱因斯坦的父亲和叔叔也投身其中”可知是受父辈的影响,“在家里每天听到……”家庭环境,耳濡目染,对物理的兴趣等方面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的是狭义相对论。第二小问概括爱因斯坦的科学精神,主要是根据两则材料和课本上有关对爱因斯坦的评价进行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