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大小:0B 10页 发布时间: 2024-03-12 17:12:48 3.5k 1.89k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宋明理学,需掌握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

【解答】(1)“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是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故答案为:

(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产物,是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学、道教、佛教的有益内容,并注入哲学因素,囊括天人关系的形成的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我们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一分为二,批判地加以继承。

22.(14分)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在经济上经历了从为全国的抗日战争作准备向建立战时经济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前后,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总之,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全国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与此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考点】A8: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经济措施。考查国民政府在经济上为抗战所作的准备及其背景;国民政府为抗战所采取的新的经济举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所带来的影响。需要掌握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

【解答】(1)第一小问的准备,依据材料一“国民政府加强了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调查和开发,陆续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军工企业西迁,并停办、调整了一些军工企业,改善设备,统一制式,增加生产”可以得出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政府还进一步整修旧公路,修筑新公路,开辟航空线”可以得出改善交通;“1936年通过的1937年度军费预算,在普通军费预算4.12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国防建设专款2.22亿元,使整个国防预算达到6.34亿元”可以得出增加国防建设费用。第二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背景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本小问的经济举措,依据材料二“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可以得出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可以得出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可以得出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准备:发展内地军工企业;改善交通;增加国防建设费用。

背景: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2)举措: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统制经济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内迁。

(3)影响: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造成了官僚资本的膨胀;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14分)美国最高法院建立于1790年,它在政治体制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为罗斯福扩充总统权力扫清了障碍。为了制止危机,此时的国会对总统要求的立法都一一应允。根据司法审查权的原则,一个法律是否合乎宪法是由最高法院来作最终的裁决,而新政的政治理想没有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从1935年开始,最高法院相继将《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宣布为违宪。罗斯福决定改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数的办法将支持他的人安排进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组计划在国会遭到挫折。

﹣﹣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一直存在种族隔离。南方各州中小学实行黑人、白人学生分校。1896年最高法院判决的普莱西案确立了“隔离但平等”的原则,确认种族隔离制合法。二战期间,大批黑人从军参战,投身于国防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平等意识提高。战后他们纷纷投入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黑人牧师布朗向最高法院上诉,要求结束黑白分校状况。1951年最高法院受理了布朗案。1954年最高法院判决,隔离使黑人学童“痛感社会地位低贱,进而摧折其身心至于无法弥补”,因此公共教育事业决不容许“隔离但平等”原则存在。布朗案吹响了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号角。

﹣﹣摘编自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最高法院与罗斯福之间的矛盾及其产生的背景。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