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思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考查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及其原因。需要掌握汉字的演变过程、发展原因、特点以及影响。
【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原因是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本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二,结合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的影响解答即可。
(3)第一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影响是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点评】本题考查对汉字形成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3分)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材料二
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
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
﹣﹣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
材料三
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
﹣﹣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