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W:中国近代史综合.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考查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共同意趣”及其影响、内容、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程及其内容和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1)第一小问的意趣,依据材料一“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新思想萌发的影响解答即可。
(2)第一小问的观点,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推动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角度提取。第二小问的论证,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及其影响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
(2)观点: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推动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救亡图存。
论证: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一些有志之士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林则徐、魏源等开启学习西方的先河,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正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为了救亡图存的目的提出的,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
【点评】本题考查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历程相关知识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岀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
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伧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影响,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合所学进行阐述。
【解答】(1)一问根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理可能更大…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人口屠杀、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进行回答;二问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背景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根据材料“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正负参半…两半球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
(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本题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及影响进行分析解答。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24.(10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