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考点】UI:中东问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解答】根据“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可见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故A项正确。
BCD三项都不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第一,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第二,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第三,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四,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6分)
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考点】3F: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3G: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考查印刷术普遍应用的作用和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考查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中医的新发展以及实践效果。
(3)本题考查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考查对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的认识。
【解答】(1)第一小问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归纳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回答。
(3)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反过来推动社会进步。
故答案为:
(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理论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
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点评】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有:火药,指南针,纸,印刷术、纺织、陶瓷、冶铸、建筑、天文历法、数学成就、物理学成就、医药学成就、地理学成就、农业、手工业技术专著和论著。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科技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材料一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