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B5:维新思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考查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解答】依据材料中“不识国民之原理…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遮拾泰西皮毛”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
顽固派和洋务派均主张不变革中国的社会制度,故A,B两项错误。
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的比较:
1、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1)政治上: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2)经济上:洋务派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3)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外国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上。
3、内在联系:洋务派与维新派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从洋务派中分离出一部分,形成早期的维新派。
6.(2分)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是源于()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社会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考点】9B:武昌起义;9C: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考查辛亥革命对报刊的影响。
【解答】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发生后的半年内大致截止到1912年的3月。
B项《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显然不能成为其主要原因,应排除。
C项大力提倡白话文是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上也不符合题干规定的时间段,应排除。
D项中的“普遍”显然不正确,应排除。
社会的需求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故A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易错警示:本题以武昌起义后中国报刊数量的迅速增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在解答因果类题目时,需留意与时间有关的信息,防止落入命题者在“时间错位”上设置的陷阱。
7.(2分)如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考点】D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然后波及到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解答】依据材料中1929﹣1933年汽车产量下降的趋势和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大量汽车工厂倒闭,其主要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贫富分化,劳动人民的消费水平相对下降,故A项正确;
这场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的最大化盲目扩大生产,无法看出其生产能力下降,故B项错误;
针对经济危机的影响,从1933年5月开始,罗斯福新政开始调整工业生产,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限制生产规模,因此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为了缓和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
经济危机的特征是生产相对于消费出现了过剩局面,因此汽车的价格在经济危机时期不会出现上涨的情况,与史实不符,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知识积累: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8.(2分)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