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
【解答】(1)本题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判断出这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然后说明其对外扩张客观上有利于全球一体化进程。
(2)本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原料出口上升、手工制品出口下降、机器出口上升,原料出口上升是因为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手工制品下降是由于列强侵华导致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机器出口上升是由于外来技术和海外市场刺激。
(3)本题注意题干信息《平衡的世界经济》,说明寓意是指经济全球化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机遇与挑战并存。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故答案为:
(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
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综合分析把握问题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利益失衡。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4.(16分)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考点】V1:秦始皇的历史功绩;V3:秦始皇的评价;V6:康熙帝的历史功绩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小篆和皇帝制度。
(2)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3)本题主要考查康熙的历史功绩。
(4)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与康熙在处理政务上的共同点。
【解答】(1)本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文字的字体是小篆,材料中缺的是皇帝二字。
(2)本题秦始皇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本题事件指平定三藩之乱,这使康熙帝养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三藩之乱的平定维护了国家统一。
(4)本题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
故答案为:
(1)小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