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分)
【解析】
考点:王安石变法。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答案:
(1)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四种版本合一必修4+选修1234》有详细讲述。与本题答案完全一致。在《王安石变法》导入语中,就引用如下文字: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描写王安石:“如今说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道国家没福,恁般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却到也留名于后世。及至万口唾骂时,就死也迟了。这到是多活了几年的不是!那位宰相是谁?在那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不远,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中,有:⑴保守派百般阻挠和破坏;⑵用人不当,执行不善。一批有才无德的小人执行新法借机敲诈盘剥,损害百姓利益。如青苗法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官员强制农民借贷且随意提高利息,募役法变相加重了人们负担,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引起民众不满。新法实际效果与主观设想相差甚远。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东巡抚孙宝琦曾致电清内阁,阐述对时局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顷者,宪法信条,业经颁布,君权削尽,仅存皇位,而各省不知信从,反多独立。……重以土匪峰起,列强环伺,瓦解瓜分,危在旦夕。……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
——孙宝琦致内阁电(1911年11月11日)
(1)概括指出孙宝琦的电文反映了哪些史实。(6分)
(2)结合史实,说明清政府是如何应对“各省民情”的。(4分)
【解析】
考点:辛亥革命。
能力:基础知识,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
答案:
(1)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实行预备立宪;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帝国主义伺机扩大对华侵略;实行共和成为大势所趋。(答出三个要点即可)
(2)起初,清政府拒绝实行共和,派兵镇压革命军;后来,迫于革命形势发展,清帝不得不宣告退位。
《高中历史四种版本合一教程》与本题关系:《四种版本合一教程》有详细描述。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8分)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解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注意时间,1938年7月,考虑当时的二战形势即可作答。
答案:
(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
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
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