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示例1:
19世纪70年代“海岸时”由来华传教士提出,首先在租界使用,目的是满足西方人在华活动需要。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掌控下的清朝海关握有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表明清政府开始接受标准时间,并将其应用于新兴行业。辛亥革命后制定标准时间的权力先后由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掌控,一般以首都时间为标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标准时间被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人群所采用。上述材料表明,标准时间的引入最初带有殖民色彩。后来它由通商口岸、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展,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性质、传统的经济形态和复杂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标准时间的普及曲折、缓慢。
示例2: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既是西方殖民扩张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20世纪之前中国现代化程度较低,“海岸时”发布者为传教士;用于天文与航海,在通商口岸有一定影响。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扩张和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列强控制的中国政府部门﹣﹣海关成为标准时间的发布者;标准时用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影响到铁路沿线及长江流域等地的居民生活。民国年间,中国与国际进一步接轨,标准时间的发布者变成国家,原来采用的地方时也随之调整;借助先进通讯技术,标准时间开始在全国范围使用:其影响已深入到大中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偏远地区使用。
示例3:
标准时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从发布者角度看:19世纪70年代是传教士,20世纪初是西方列强控制的海关,辛亥革命后依次变为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传播地域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大城市逐渐向内陆扩展。从使用范围看,首先为西方人在华活动服务,后逐渐应用于中国近代新兴的航运、铁路、工矿、通讯等行业,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看,标准时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积极作用逐渐凸显,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传统的计时方式依旧在中国偏远地区使用。
【点评】本题从国际标准时间变化入手,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复习中应对这几个知识点进行巩固。
14.(10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时间历史资料
1831~1836年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考察
1840年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的轮船航班开通
1858~1864年瑞典地质学家伊雷克先后对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进行了3次考察,并绘制了详细地图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869年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开通
1869年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开通
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为题,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论述。
【考点】4J:人类文明交流
【分析】本题考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考查海洋与人类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
【解答】本题属于论述型的问题。答题时首先归纳材料反映的主题:如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这一主题展开分析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故答案为:
①海洋考察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例1:达尔文通过海洋考察扩大了视野,获得了新知,写出《物种起源》,提出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论,对当时基督教的世界观形成极大挑战与冲击。
例2:伊雷克对北极进行3次科学考察,绘制出地图,增进了人类对北极地区的了解。
②人类科技进步也推动了对海洋的利用与开发。
例1:利物浦至波士顿之间轮船航班的开通,使工业革命成果应用于全球交通领域,有利于克服海洋的阻隔,促进了经济发展,便利了社会生活。
例2:英国至印度海底电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海洋对人类区域的阻隔,缩短了交往时间,有利于信息传播。
【点评】由材料构成的论述题,有的由一则材料组成,有的由多则材料组成,其材料间都呈现着并列关系、对比关系或递进关系。因此,无论多么复杂的材料题,总是围绕一个主题,突出、深化一个中心思想,这就要求人们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把握住主题,避免了解题过程中的离题现象,但具体运用哪些知识,联系哪些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还有待于对材料进行仔细琢磨,逐层分析,找出各段材料的不同角度以及哪些最能体现主题,哪些与主题没有直接联系属于叙述性、过渡性的等等。这样才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问题。
15.(10分)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669
长江流域342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考点】29: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重心的发展历程。考查经济重心转移的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及其原因。
【解答】根据表中数据不难看出数量和分布变化,注意归结是要从总的变化趋势和局部的变化两个方面归结。原因主要从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方面归结。
故答案为:
变化:从东汉后期至唐朝前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
原因:
①这一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人口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②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县城数量增加。③隋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县城总体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