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本题的形式十分新颖,让考生判断这段话的句读错误,不少考生认为此题貌似语文,而非历史。题目注重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让考生来分析判断。材料呈现的方式比较灵活,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
6.(4分)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考点】P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预备立宪。
【解答】清政府晚期革命力量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清朝预备立宪的了解,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7.(4分)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考点】9O:南昌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南昌起义,意在考查学生所学知识。
【解答】题中“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A不对,国民革命军是国民党军队的名称,与中共创立军队无关;B符合题意,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C不对。建军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无关;D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南昌起义,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所学知识。
8.(4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
【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①符合题意。而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因此②③④均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的认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9.(4分)如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日趋衰落现代文学呈现多元化特征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
C《物种起源》一发表,达尔文就遭到来自宗教界的猛烈批评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
D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中国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领先世界
A.A B.B C.C D.D
【考点】89:进化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西方文学发展科技进步以及20世纪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
【解答】A.20世纪初,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日益衰落,不能证明证明现代文学呈现多样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