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筒车新航路开辟轮船招商局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北洋水师罗盘针水力织布机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考点】32:百家争鸣;6A: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A8: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分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应把握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近代经济的发展。应把握近代经济的发展的特点。
(3)本题考查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应把握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特点。
(4)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主要从材料一、二中概括即可。“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可知,反映的是老子的两面性思想,即“辩证”思想。“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可知,反映的是儒家的“仁政”思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道家、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2)本小问主要从图和材料三中概括,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从材料“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和图可以得出南通地理位置优越的原因;“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可以得出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原因;“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可以得出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因。
(3)本小问主要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
(4)本小问是开放创新型的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首先从材料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因此在选关键词时一定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故答案为:
(1)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2)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3)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
(4)示例:
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筒车、水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
添加的关键词:漕渠
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利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利发电的代表之一。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对材料的解读,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再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4.(8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和甘地分别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经济主张。请比较两者经济思想的异同。
【考点】X2:评价孙中山;X5:评价甘地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和甘地的思想。考查孙中山和甘地经济思想的异同。
【解答】本题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和甘地经济思想的相同点是都反对西方殖民掠夺,主张本民族的经济独立;不同点是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
故答案为:
(1)相同点:两者都反对西方殖民掠夺,主张本民族的经济独立。
不同点: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孙中山与甘地经济主张的比较。注意两人都是本国近代化中的代表人物,两个人的经济思想都带有时代的特色。
15.(8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的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古代地图的功用。说两种地图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