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1.(4分)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2J: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了解。
【解答】根据题干在北京的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发现了燕、韩、赵、魏等国的铸币这一信息,可以判断②③正确。根据在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发现燕国货币,可以判断①正确。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都会,所以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
2.(4分)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考点】1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查君主专制的强化,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解答】古代君主害怕丞相权力利过大危及自己的统治,常常采取消弱或者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西汉通过内、外朝制衡分化相权,故A项不选。
三长制是配合均田制的地方基层组织形式,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故B项不选。
清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但明代时已废除丞相,故D项错误。
宋代设立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财权,故C项正确。
故选:C。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的常考知识点。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对该制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及相关概念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对不同时期该制度的发展背景、表现及影响正确分析和认识。
3.(4分)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加强专制统治的理解。
【解答】文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标志,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在思想文化上也日益体现。B、C项与史实明显不符,D项中文庙建立与城市经济发展也无必然的联系,何况文庙还在边疆地区建立,故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与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官方建立文庙是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体现。
4.(4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