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D
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
【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解析】根据所学,对照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他所说的“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论述了知行关系,即知行合一,故D项正确。
【答案】D
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解析】根据教材所学,对照主要书体的不同特点,可知小篆的特点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故B项正确。
【答案】B
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海禁”政策的影响,在牢固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辅之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可知作者主要是在阐述“海禁”带来的消极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解析】“此现象反映了”,注意这种设问方式,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是“现象”本身,而现在问的是此“现象”反映了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反映的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
【答案】B
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
【考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解析】此题就是考查无线电报技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属于基础的识记,无线电通信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
【答案】C
11.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对教材基础内容的识记,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明确规定了废止缠足的内容。而且题干中有时间限定“开始改变”,综合以上判断,应该选A。
【答案】A
12.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