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1)此题考查的是对宋代商业发展原因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增加收入、对外贸易、军事等方面考虑。
(2)此题考查的是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影响的掌握。根据材料二、三、四可以从货币、市场、商业城市、市民生活、商人群体的出现等方面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商业发展与建筑、思想、文化的联系的理解。可以从商业布局:打破了唐朝以来的坊市制,商业区和住宅区在一起;思想上:出现了理学;文学上: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宋词。
故答案为:
(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考查学生分析材料阅读材料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古代史材料有一定难度。
22.(9分)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 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一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考点】9A:辛亥革命;9F:辛亥革命的评价;9I:五四运动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过程重大历史史实。
(2)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答】(1)本题第一小问的“哪一方面”需要我们知道“有哪些方面”,否则回答的将风马牛不相及。后一小问只需按照题干中说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列举,比较容易。此题价值不在于此题本身,而在于向我们透露的“史论结合”。
(2)本题要运用第一小题提供的“史论结合”,将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的史实结合题干第二种观点说明即可。
(3)本题属于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在理解题干内容前两题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隅以三隅反”,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能力意识”。
故答案为:
(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点评】辛亥革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经久不衰。本题引入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的两种界定,具有探究性,也有一定的创新性。
23.(11分)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面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一组海报。请回答:
(1)图①为新经济政策时期的海报,指出图①和图②所含信息之间的联系。比较这一时期的工业政策与以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有何不同?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新经济政策。
(2)对图象研究者来说,绘画作品并不简单地只是用于观赏,而是用来“解读”。图③为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与其他图象史料相比,宣传海报有什么特点?
【考点】C8:新经济政策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工业化政策的比较。
(2)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工业化的特点以及对海报这种宣传方式的认识。
【解答】(1)图①是新经济政策图②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措施是吧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采用租借制或者租让制的形式转个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斯大林工业化方面的措施是高度集中管理;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从理论方面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实践角度看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2)斯大林时期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海报与图片不符;宣传海报的特点一般肯定与当时重大的事情有关,从这个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不同:改变部分企业的国有性质,实行租让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高度集中管理。
评价: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恢复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局势)。
(2)不准确。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特点:宣传海报多与重要事件有关;有明显的倾向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相关问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