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YA:二里头遗址
【分析】(1)本题考查二里头遗址。考查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和可行性条件以及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2)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查遗址奥秘的科学解读方法。
【解答】(1)第一小问的困境,概括材料即可。“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可以得出困境是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第二小问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的可行性条件有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本小问的特点,根据图示可知,二里头遗址有遗迹、遗物和墓葬等,而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分工也较细,这就可以得出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是文化遗存丰富;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第一小问的定论和争论,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的方法。
故答案为:
(1)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
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
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解读和准确识图。再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28.【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 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 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
【考点】Z8: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考查明孝陵和昆曲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1)第一小问主要对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材料“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可以得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是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材料“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明孝陵的地位是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第一小问主要对材料二进行概括即可。材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可以得出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于昆曲的文化价值。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有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等。
(3)第一小问的类别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小问自主性的开放题型,主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保护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围绕这个中心思想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
(1)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
地位: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价值: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于昆曲。
原因: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3)类别: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吸取借鉴的宝贵资源;还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