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分)某森林因火灾被大片烧毁。下图是火烧后该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复过程中,各类不同植物类型生物量的变化状况。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调查时刻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这种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恢复到一定阶段时,图示的不同植物类型同时交织在一起,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结构。
(3)当群落演替到____________时,群落的总生物量将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在此之
前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植物类型中___________的生物量会持续上升,而______的生物量呈下降趋势。
27.(8分)不同光强度下,无机磷浓度对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如图甲;16h光照,8h黑暗条件下,无机磷浓度对大豆叶片淀粉和蔗糖积累的影响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细胞中,无机磷主要贮存于__________,还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结构,光合作用过程中,磷酸基团是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的组分,也是卡尔文循环产生并可运至叶绿体外的化合物__________的组分。
(2)图甲的O~A段表明无机磷不是光合作用中__________过程的主要限制因素。由图乙可知,光照下,与高磷相比,低磷条件的蔗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是_________;不论高磷、低磷,24 h内淀粉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
(3)实验可用光电比色法测定淀粉含量,其依据是__________。为确定叶片光合产物的去向,可采用__________法。
28.(10分)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纯合不抗除草剂水稻(2n)(甲),获得转基因植株若干。从转基因后代中选育出纯合矮秆抗除草剂水稻(乙)和纯合高秆抗除草剂水稻(丙)。用甲、乙、丙进行杂交,F2结果如下表。转基因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外源基因可插入到不同的染色体上。高秆(矮秆)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独立遗传,高秆和矮秆由等位基因 A(a)控制。有抗除草剂基因用B+表示、无抗除草剂基因用 B-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矮秆对高秆为__________性状,甲×乙得到的F1产生__________种配子。
(2)为了分析抗除草剂基因在水稻乙、丙叶片中的表达情况,分别提取乙、丙叶片中的RNA并分离出__________,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为了除去提取 RNA中出现的DNA污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乙×丙的 F2中,形成抗除草剂与不抗除草剂表现型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甲与丙杂交得到F1,F1再与甲杂交,利用获得的材料进行后续育种。写出F1与甲杂交的遗传图解。
29.(15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甘蔗醋制作有关的问题:
(1)为了获得酿造甘蔗醋的高产菌株,以自然发酵的甘蔗渣为材料进行筛选。首先配制醋酸菌选择培养基:将适量的葡萄糖、KH2PO4、MgSO4溶解并定容,调节pH,再高压蒸汽灭菌,经__________后加入3%体积的无水乙醇。然后将10 g自然发酵的甘蔗渣加入选择培养基,震荡培养24 h。用__________将少量上述培养液涂布到含CaCO3的分离培养基上,在30 ℃培养48h。再挑取分离培养基上具有__________的单菌落若干,分别接种到与分离培养基成分相同的__________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
(2)优良产酸菌种筛选。将冰箱保存的菌种分别接入选择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合适接种量的菌液在30 ℃、150 r/min 条件下震荡培养。持续培养至培养液中醋酸浓度不再上升,或者培养液中______含量达到最低时,发酵结束。筛选得到的优良菌种除了产酸量高外,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特点。
(3)制醋过程中,可将甘蔗渣制作成固定化介质,经_________后用于发酵。其固定化方法为_________。
(二)斑马鱼是一种模式动物,体外受精发育,胚胎透明、便于观察,可用于水质监测,基因功能分析以及药物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等。
(1)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日益增多,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会引起水体__________,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取水样喂养斑马鱼,可用斑马鱼每周的体重和死亡率等指标监测水体污染程度。
(2)为了研究某基因在斑马鱼血管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用 DNA 连接酶将该基因连接到质粒载体形成__________,导入到大肠杆菌菌株 DH5α 中。为了能够连接上该目的基因、并有利于获得含该目的基因的 DH5α 阳性细胞克降,质粒载体应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提取质粒后,采用__________法,将该基因导入到斑马鱼受精卵细胞中,培养并观察转基因斑马鱼胚胎血管的发育情况。
(3)为了获取大量斑马鱼胚胎细胞用于药物筛选,可用__________分散斑马鱼囊胚的内细胞团,取分散细胞作为初始材料进行__________培养。培养瓶中添加成纤维细胞作为__________,以提高斑马鱼胚胎细胞克隆的形成率。
30.(10 分)为探究酒精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
实验材料: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间脑蟾蜍,小滤纸片,任氏液,0.1% 、0.2%和 1%酒精,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酚妥拉明(phentolamine,PT),1%硫酸溶液等。
(要求与说明:间脑蟾蜍是指切除了大脑和部分间脑、相关机能正常的蟾蜍;任氏液为两栖类的生理盐水;3 种酒精浓度分别对应人血液中轻度、中度和重度酒精中毒的浓度;酒精、NA和 PT均用任氏液配制;NA是一种神经递质;PT是NA受体的抑制剂。实验条件适宜)
实验过程与结果或结论:
过程结果或结论
实验1①取蟾蜍坐骨神经-胖肠肌标本,分别检测动作电位大小、动作电位传导速率和肌肉收缩张力;②以1%酒精连续滴加标本5min 后,再分别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①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然后用任氏液清洗后肢和间脑断面;②分别用含有50 μL的任氏液、不同浓度酒精的小滤纸片处理间脑断面,每次处理后重复①。结果的记录表格:________________。结论:酒精会显著延长屈反射时长,其数值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变大。
为了进一步研究酒精延长屈反射时长的机理,选取实验2中某一浓度的酒精用于实验3。
实验3①取5组间脑蟾蜍,用任氏液、NA、PT 和酒精等处理;②用1%硫酸刺激间脑蟾蜍一侧后肢的中趾趾端,测定屈反射时长结论:NA 与其受体结合,显著延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酒精通过NA受体参与的途径,显著延长间脑蟾蜍的屈反射时长。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用于记录实验2 结果的表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实验2、3 的结论,实验3 的分组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