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若该植物处于开花期,人为摘除花朵,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A~B段对应的关系相似
答案A
解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自身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测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时,测的是密闭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减少量,不包括细胞呼吸提供的二氧化碳量,所以此数值比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真实值小;叶绿体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测叶绿体的光合速率时,测的也是密闭装置内二氧化碳的减少量,此数值可代表叶绿体光合速率的真实值,A项正确;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结构被破坏,会使光合速率降低,故与无破碎叶绿体的光合速率相比,存在破碎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偏小,B项错误;若该植物较长时间处于遮阴环境,光照不足,光反应减弱,光合速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叶片内蔗糖合成较少,无法达到B点水平,故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A~B段对应的关系相似,C项错误;当植物处于开花期时,叶片合成的蔗糖大量向花朵运输,若此时人为摘除花朵,叶片合成的蔗糖会在叶片处积累,叶片内蔗糖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与图中B~C段对应的关系相似,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7分)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____________。若连续阴雨和低温的气候变化使该杂草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这种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属于________调节因素。
(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________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控制该杂草的种群密度,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采取的化学措施有 _________、生物措施有____________。
答案(1)环境容纳量外源性(2)草本未发生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3)施用除草剂生物防治
解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当新杂草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说明杂草在此环境中的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外源性调节因素和内源性调节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气候、食物、疾病等。降雨和低温都影响杂草的种群数量变化,这属于外源性调节因素。(2)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分布在下层,属于草本层。群落演替是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虽然杂草种类发生了改变,但是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生物群落未发生演替。(3)除了人工拔除杂草外,还可以采用施用除草剂等化学措施和生物防治等生物措施来控制杂草的种群密度。
27.(7分)以洋葱和新鲜菠菜为材料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判断临时装片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是否为活细胞,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重复几次后,可根据是否发生__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
(2)取新鲜菠菜叶片烘干粉碎,提取光合色素时,若甲组未加入碳酸钙,与加入碳酸钙的乙组相比,甲组的提取液会偏________色。分离光合色素时,由于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及在滤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导致4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__________不同而出现色素带分层的现象。若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叶绿素a提取液,测量并计算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可绘制出该色素的__________。
(3)在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时段,切取根尖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经染色后,____________有利于根尖细胞的分散。制作染色体组型图时,通常选用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期细胞的染色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质壁分离(2)黄移动速率吸收光谱
(3)轻压盖玻片中中期的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
解析(1)植物的活细胞在较高浓度外界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而死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故可采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实验来鉴定植物细胞是否为活细胞。(2)提取光合色素时,若甲组未加入碳酸钙,则叶绿素会被破坏,剩余的色素主要为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因此甲组的提取液会偏黄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及在滤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的移动速率快,溶解度小的在滤纸条上的移动速率慢,所以4种色素会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移动速率不同而分层。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是根据叶绿素a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率绘制出的。(3)在制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过程中,轻压盖玻片有利于根尖细胞的分散。因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所以常选用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28.(9分)某昆虫灰体和黑体、红眼和白眼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
杂交编号及亲本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Ⅰ(红眼♀×白眼♂)F11红眼♂∶1红眼♀∶1白眼♂∶1白眼♀
Ⅱ(黑体红眼♀×灰体白眼♂)F11灰体红眼♂∶1灰体红眼♀∶1灰体白眼♂∶1灰体白眼♀F26灰体红眼♂∶12灰体红眼♀∶18灰体白眼♂∶9灰体白眼♀∶2黑体红眼♂∶4黑体红眼♀∶6黑体白眼♂∶3黑体白眼♀
注:F2由杂交Ⅱ中的F1随机交配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杂交Ⅰ的F1中选择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1∶1∶1。该子代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不为3∶1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可推知白眼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2)杂交Ⅱ中的雌性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若F2灰体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F3有________种表现型,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从杂交Ⅱ的F2中选择合适个体,用简便方法验证杂交Ⅱ的F1中的灰体红眼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
答案(1)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X
(2)aaXBXb616/27
(3)如图所示
解析(1)由于杂交Ⅰ的F1中红眼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眼,所以控制白眼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由于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所以该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又因红眼∶白眼不等于3∶1,结合红眼♂∶红眼♀∶白眼♂=1∶1∶1,可推知红眼雌性个体中B基因纯合致死。(2)已知两对等位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且杂交Ⅱ中F1的灰体雌果蝇与灰体雄果蝇杂交出现黑体雌果蝇,说明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控制灰体的基因为显性基因(A),控制黑体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再根据F1的表现型比例推知,杂交Ⅱ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由此可知,F2中灰体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1/3AAXBXb、2/3AaXBXb,随机交配后代会有灰体红眼雌果蝇、灰体红眼雄果蝇、黑体红眼雌果蝇、黑体红眼雄果蝇、灰体白眼雄果蝇、黑体白眼雄果蝇6种表现型。根据F2的灰体红眼果蝇的基因型可计算出F3中黑体果蝇所占的比例为2/3×2/3×1/4=1/9,灰体果蝇的比例为1-1/9=8/9;雌果蝇全为红眼,且基因型为XBXB的雌果蝇死亡,雄性白眼与红眼的比例为1∶1,故F3中红眼果蝇所占比例为2/3,因此,F3中灰体红眼个体所占比例为8/9×2/3=16/27。(3)要检测杂交Ⅱ的F1中灰体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用F2中若干只黑体白眼雌果蝇(aaXbXb)与之进行杂交,观察、统计并分析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遗传图解见答案。
29.(17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回答与柑橘加工与再利用有关的问题:
(1)柑橘果实经挤压获得果汁后,需用果胶酶处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果汁的________。为确定果胶酶的处理效果,对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果胶酶的果汁样品,可采用3种方法进行实验:①取各处理样品,添加相同体积的________,沉淀生成量较少的处理效果好。②对不同处理进行离心,用比色计对上清液进行测定,OD值________的处理效果好。③对不同处理进行________,记录相同体积果汁通过的时间,时间较短的处理效果好。
(2)加工后的柑橘残渣含有抑菌作用的香精油及较多的果胶等。为筛选生长不被香精油抑制且能高效利用果胶的细菌,从腐烂残渣中分离得到若干菌株,分别用无菌水配制成__________,再均匀涂布在LB固体培养基上。配制适宜浓度的香精油,浸润大小适宜并已________的圆形滤纸片若干,再贴在上述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滤纸片周围抑制菌体生长形成的透明圈的直径大小。从直径________的菌株中取菌接种到含有适量果胶的液体培养基试管中培养,若有果胶酶产生,摇晃试管并观察,与接种前相比,液体培养基的________下降。
(二)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1)天然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着一段DNA片段(T-DNA),该片段可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为便于转基因植物在组织培养阶段的筛选,设计重组Ti质粒时,应考虑T-DNA中要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__________。
(2)结合植物克隆技术进行转基因实验,为获得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选用具有优良性状、较高的遗传稳定性、______________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的植物材料。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则可用__________的转基因方法。
(3)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与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获得丛状苗的过程相比,前者总培养时间________,且不经历________过程,因而其遗传性状稳定,是大多数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4)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________,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____________,最终形成根。还可通过改变MS培养基促进生根,如________(A.提高蔗糖浓度B.降低培养基浓度C.提高大量元素浓度D.不添加琼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