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考点】F7:种间关系
【专题】121:坐标曲线图;536:种群和群落.
【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的是某年度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自变量是时间,因变量是种群数数量的变化,据此答题。
【解答】解:A、碳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A错误;
B、随机取样原则统计各个样方中该种群所有个体的数量,然后求平均值,可计算出某种昆虫的种群密度,B错误;
C、由图可知,乙捕食甲,但该曲线中乙与甲的数量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由图可知,乙捕食甲,故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依托曲线为载体,考生生物的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4.(6分)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考点】53: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
【专题】41:正推法;511: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1、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①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5、分析题干信息:由“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可证明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抗N基因位于细胞质、或位于细胞核中.
【解答】解:A、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全能性,A错误;
B、题干中的信息不能证明该胞质杂种细胞是否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B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C正确;
D、由以上分析知,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或位于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和性状的知识,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明确D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5.(6分)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能0
突变型不能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考点】92:基因突变的特征
【专题】122:数据表格;52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