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江苏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大小:0B 16页 发布时间: 2024-03-20 08:48:16 5.06k 3.28k

(4)线粒体产生的ATP被叶绿体利用时,可参与①C3的还原、②内外物质运输、④酶的合成,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而③H2O裂解释放O2利用的是光能。

故答案为:

(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2)类囊体膜上 基质中

(3)丙酮酸 基质中 内膜上

(4)①②④

【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各阶段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以及各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30.(8分)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通过体液运输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

(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测定点(上升到38.5℃)。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从而减少尿量。

(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汗腺分泌增加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 外周血管收缩。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3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和激素(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时间较长。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导致产热量增多,以维持体温正常。皮肤是与体温调节相关的重要器官,其中血管舒调节张是为了增加散热量,血管收缩是为了减少散热量。

【解答】解:(1)在体温调节中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素通过体液运送到甲状腺。

(2)病毒感染导致机体体温升高,出现寒颤,原因是体温测定点提高,体温稳定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两种方式。

(3)机体高温时期提高调节使产热等于散热,这也是体温调节最终目标,如果出现脱水,通过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保持水平衡。

(4)体温下降的调节途径有增强汗腺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5)体温上升期,由于测定点提高,造成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外周毛细血管收缩,这样导致血压升高。

故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体液运输

(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测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3)等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4)汗腺分泌增加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 外周血管收缩

【点评】本题考查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31.(8分)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如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pH,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取步骤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③中将温度约50℃(在25℃、50℃或80℃中选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

(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④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a、b、d。

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

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

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

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

(4)步骤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30,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