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技术的过程:高温解链、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一般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荧光标记基因.
【解答】解:A、大多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6个核苷酸序列,少数限制酶识别序列由4、5或8个核苷酸组成,A错误;
B、PCR反应中温度的周期性改变是为了变性、复性、延伸,B错误;
C、载体质粒通常采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C错误;
D、抗虫基因即使成功地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也未必能正常表达,需要进行检测和鉴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限制酶的作用特点;识记PCR技术的过程和目的;识记标记基因的种类等;明确基因工程的最后一步需要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
24.(3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
【考点】K5: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先通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后密封,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嗜温菌,也是嗜氧菌,因此其进行果醋发酵时需要不间断的供氧.
【解答】解:A、果酒发酵需要无氧环境,该装置鹅颈中的水可以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故A选项正确;
B、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该装置便于二氧化碳的排除,故B选项正确;
C、醋酸菌是嗜氧菌,即使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也不能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呼吸所需的氧气,故C选项错误;
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能防止杂菌和灰尘污染,故D选项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结合发酵装置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条件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3分)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DNA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图).若一个DNA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
B.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
C.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在细胞核才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
【考点】7C: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1、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原因有:
①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基因;
②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③不同密码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氨基酸;
④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性状不一定表现.
3、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分布.
【解答】解:A、若同一条链上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可知,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有一半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会发生改变,A错误;
B、由图可知,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后与腺嘌呤配对,而不是与鸟嘌呤配对,因此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B正确;
C、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属于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