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本题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分析人类遗传病,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基因的位置,然后写出相关的个体的基因型,根据基因型进行相关的概率计算。
【解答】解:据图,该病表现为父母正常,子女患病,因而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如果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Ⅱ﹣3、Ⅱ﹣4都是携带者,如果是伴X隐性遗传,则Ⅱ﹣4一定带有致病基因,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基因型的判断和遗传概率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24.(2分)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考点】F1:种群的特征
【分析】人类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渔业资源,应该规定禁捕期、禁渔区以及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等.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
【解答】解:A、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会使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使得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故A正确;
B、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减少了捕获个体的数量,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使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故B正确;
C、种群的年龄结构处于增长型,则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故C正确;
D、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只能对捕捞的鱼的大小进行选择,而不能对鱼的性别进行选择,不会改变其性别比例,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平时学习需要注意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导预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25.(2分)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B.捕获肇事虎,送动物园或动物救护中心进行迁地保护
C.捕获肇事虎,放归其他自然保护区
D.人工增投家畜,满足虎捕食需要
【考点】H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对于生物的保护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东北虎需要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的保护方法应是别无选择的.至于伤人问题,只要注意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是可以避免的.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虎的生存范围日益减小,食物逐渐缺乏,以前不会袭击人的老虎开始主动伤人,投喂食物只能解决暂时问题,恢复其生存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解答】解:对于东北虎这样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结合它的生活特性,实行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的保护方法应是别无选择的。至于伤人问题,只要注意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是可以避免的。
故选:A。
【点评】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了解,属于基础题.
26.(2分)如图为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a为实验装置,b为对照装置.有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A.确保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
B.排除土壤中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干扰
C.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D.避免土壤中自养微生物光合作用形成淀粉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是对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的实验变量的分析,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二氧化碳,b装置是对照组,a装置是实验组,a中装有NaOH溶液,可以吸收钟罩内空气中和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b装置含有钟罩内空气中和植物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土壤中微生物属于无关变量,用塑料袋扎紧花盆是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代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解答】解:A、玻璃钟罩就能确保植物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离,塑料袋扎紧花盆目的不是使植株与外界空气进一步隔绝,A错误;
B、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CO2是否为植物光合作用原料,自变量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用塑料袋扎紧花盆是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
C、NaOH溶液在花盆外面,也无挥发性,塑料袋扎紧花盆目的不是防止NaOH溶液对植物根系的影响,C错误;
D、土壤中没有光,微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