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6.将无根的非洲菊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出现的现象是(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激素的作用和产生部位,植物有五大类激素,其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长芽和生根长芽,此题中虽然培养基中没有植物激素,但是植物幼苗叶片本身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在根尖,所以细胞分裂素不能产生,所以植物能够在一段时间后长出少量的根而没有出芽,所以我觉得答案为B.
29.I(14分)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考查学生对曲线的解读能力, (1)从甲图来看,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要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且光饱和点也比加蔗糖的培养基高, (2)图乙表示一昼夜中CO2浓度变化曲线, b-c段上升缓慢的原因是凌晨温度较低,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较慢导致CO2释放减少所致;c-d段急剧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消耗大量CO2所致,d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 CO2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而大气CO2比瓶内高,所以更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3)从甲乙两图中可以得出不加蔗糖的培养基,适当增加CO2浓度,延长光照时间,适当增加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 (1)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2)温度较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较弱,产生的CO2较少 c-d段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消耗大量的CO2,所以CO2浓度急剧下降 升高 (3)延长光照时间 增加光照强度 加CO2浓度(任选两个)
II.(12分)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
材料与用具:兔红细胞稀释液、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蒸馏水、试管、显微镜等。
(要求:答题时对NaCl溶液的具体配制、待观察装片的具体制作不作要求)
(1)实验思路:
①
·
·
·
(2)设计一张表格,并将预期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填入该表中。
解析:实验目的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所以需要设置不同梯度浓度的NaCl溶液,实验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为0.9%,在浓度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在浓度高于0.9%的NaCl溶液中动物细胞会失水皱缩,且浓度差越大,现象 越明显,在清水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过多而破裂,但是一段时间后,形态又会恢复到原来形态,因为离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答案:(1)实验思路:①用1.5%的NaCl溶液和蒸馏水,配制出NaCl质量分数为0.3%、0.6%、0.9% 、1.2% 、1.5%的溶液②取6片载玻片,标记为1-6,滴加适量且等量的红细胞稀释液滴在1-6号玻片上,再分别滴加等量的蒸馏水、0.3%、0.6%、0.9% 、1.2% 、1.5%的NaCl溶液,。③制成临时装片持续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并做好记录。
(2)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兔红细胞的形态变化表
组别/指标细胞形态原因
1胀破在蒸馏水中吸水过多胀破
2膨胀后恢复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3膨胀后恢复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细胞吸水膨胀,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4正常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浓度,细胞水分平衡
5皱缩后恢复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离子会进入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内外浓度相等,细胞恢复形态
6皱缩后不恢复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浓度,细胞失水皱缩,但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不再恢复
30.(18分)苏云金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能使螟虫死亡。研究人员将表达这种毒蛋白的抗螟虫基因转入非糯性抗稻瘟病水稻的核基因组中,培育出一批转基因抗螟水稻。请回答:
(1)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若要确定抗螟基因是否已整合到水稻的某一染色体上,方法之一是测定该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2)选用上述抗螟非糯性水稻与不抗螟糯性水稻杂交得到F1,从F1中选取一株进行自交得到F2,F2的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抗螟非糯性抗螟糯性不抗螟非糯性不抗螟糯性
个体数14248501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所选F1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亲本中抗螟非糯性水稻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______________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