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馃是一种时令风味小吃,并且因为颜色青翠色而称“青馃”。清明前后,百花争艳,青也吐露了新绿。手持小剪刀的采青队伍,花上半天的时间,就能喜获丰收,然后朋友们一起将采来的艾蒿洗净、煮熟、沥干、捣烂,与糯米粉和在一起,揉拌成青团,然后包入甜味、咸味两种馅儿,揉捏成三角,最后用蒸笼蒸熟而成清明馃。
清明粿是田间的艾蒿做成的。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4、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清明螺,胜似鹅”。螺蛳的药用价值亦不可低估。中医认为:螺蛳肉味甘、性寒,可以清热、利水、明目,能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肿毒等症。
5、润饼菜
说起清明美食,闽南人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润饼菜”。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远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盘祭祀春神的礼俗,五辛盘内容为大葱、小蒜、韭菜、香菜、芸薹,再祭祀春神后食用这五辛,以求开五脏、去伏气的保健养生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单吃难以入口,于是后来逐渐发展以面饼包裹五辛成为春饼来食用,春饼也就成了润饼和春卷的前身。
6、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美食与养生: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炒米做成的欢喜团。尤其适合正处于长身体的儿童,气虚,痰湿,阳虚体质者。
7、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营养分析: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馓子,孕妇、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馓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属油脂类、高热量食品,不宜多食。
8、枣糕
枣糕又叫“子推饼”常用黍谷作原料,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黍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同时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述:黍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本经》中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