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导致结果偏大约2%
D.导致结果随机产生约3%的偏差
参考答案(低年组)
1-4.ABBC
5.D。还有一项是“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
6-10.ADCBA
11.C。
12.D。A是球状星团、B是星云、C是疏散星团、D是星系,图中的天体是星系。
13.A。
14.B。根据距离模数公式可得结果。
15-20.DAACDB
21-25.BADCB
26.D。星图中可辨认出北斗和北极星,恒星A在斗口,D是四个选项中唯一一颗属北斗七星的恒星。
27.C。这是一颗亮于1等的恒星,根据周边恒星排列和亮度可判断这是五车二、位于御夫座。
28.D。B星是天枢,赤纬+61°45′,它到北极星的距离约90°-61°45′=28°15′。星图斗口亮星连线与地面垂直,可知天枢上中天,此时地平高度为31°35′,得北极星地平高度为31°35′-28°15′=3°20′,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亦可根据天体上中天地平高度ℎ=90°−|?−?|计算。
29.A。上中天的天体的赤经等于本地恒星时,天枢赤经为11ℎ04?。
30.B。小岛的本地恒星时为11ℎ04?时,亚历山大的恒星时为8ℎ24?,可知小岛在亚历山大的东边,经度差11ℎ4?−8ℎ24?=2ℎ40?=40°。亚历山大的经度为东经30°,所以小岛的经度为东经70°。
31.C。哪怕以10年为单位看,地轴进动也会让天体的赤道坐标出现较明显的变化,更不用说藏宝图的绘制时间与今天相差了300多年。我们平常所用的星图都会标明历元,它表示星图中描绘的是哪一个时间点的星空情况。现在我们用的星图多采用历元J2000.0。
32.D。在星下点,观测者与装置的距离为6100??−5670??=430??,装置的角直径为2×12?/430??≈5.58×10-5rad≈11.5″
33.A。已知装置光度为314W,在星下点装置的辐射流为314W/(4×3.14×(4.3×105m)2)≈1.35×10-10W/m2。
34.C。根据普森公式,通过量级估算,得星下点辐射流为10-10W/m2的量级,0等星辐射流为10-8W/m2的量级,得星等差在5等左右,在无计算器的情况下亦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35.B。人眼分辨率约1-2′,极限星等约6.5等,可知人眼可以看见该装置,但看不清其轮廓,是一个点源。
36.D。望远镜中的星像更亮是因为望远镜拥有更大的接收面积,接收功率正比于物镜的有效接受面积,而有效接受面积正比于物镜直径的平方,以及通过效率。望远镜口径为200??,通过效率为80%,人眼的瞳孔直径为7??,通过效率近似为100%,则两者接收光子能力之比为(200??/7??)2×80%≈653。
37.C。像的面亮度正比于望远镜的聚光本领(物镜有效接收面积),反比于像的立体角。放大率正比于像的角直径,所以像的立体角反比于放大率。同样一台望远镜,放大率越大,像的立体角越大,像的面亮度越低。如果这是个面源,则像看起来会变暗。这在日常观测中是个非常常见的现象。
低倍率和高倍率下木星影像的对比。
38.C。表3-A的预报以世界时(UT)给出时间,需换成本地时间来判断是否可见。在日落前,月食已开始,带食月出。
39.A。从初亏到生光,历经1小时25分39秒。
40.A。在月球绕地公转的过程中,地影也因地球绕日公转发生移动,月球相对地影的角速度为
(朔望月本身就是月球公转与地球公转的会合周期,朔望月长度为29.53天)
0.51°/ℎ×1.4257ℎ≈0.73°,月球视直径约0.5°,所以0.73°/0.53=1.46倍。
41.D。月食开始时,世界时为9:09左右,月食结束时,世界时为12:49左右,只有D选项在这段时间里未经历夜晚。
42.B。由图3-B可知,掩终时月亮圆面已有5%恢复,所以A不准确;B符合实际;由图3-C可知观测点所在位置可见掩星全过程,所以C不准确;由图3-B的掩星轨迹可判断不是掠掩。
43.C。满月下观测掩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月亮的亮度远高于天空最亮的恒星。但是,月食极大地提高了本次掩星观测的成功率。生光时,月球东边先变亮,但掩终发生在西边缘,且月面只恢复了5%,影响可能还能接受。在个选项中D最不准确。
44.B。开普勒第三定律。
45.B。
46.C。两观测地的连线构成测量基线。当测量基线与火星构成等腰三角形时,有效基线长度最大,等于两地连线的长度。此时两观测地应看到火星的地平高度相同,视差现象最明显。因两地同纬度,所以只要火星在国内观测点上中天后,经过两地经度差的一半所对应的时间差,即可达到上述位置条件。两地经度差约60°,对应时差约4小时。所以在火星于国内观测点上中天后约2小时进行观测最佳。
47.D。两地经度差约60°,若两地在赤道上,则两地之间距离近似为地球半径。但在北纬23.3°地区,直线距离变为该纬度圈的半径,需要进行纬度修正。所在纬度圈的半径?′=?cos23.3°。地球半径约6400??,可得最佳选项为D。
48.A。视差角?=?⁄?=5.8×103??/(0.55×1.5×108??)≈15″
49.C。望远镜的焦距F=280??×10=2800??,底片比例尺?=206265″/F≈73.67″/??。像元的大小为3.76μm,所以每个像元的边长对应的范围。由上问得两地的观测的视差角约14.6角秒,对应14.6″/0.28″≈52个像素点。对学生实验而言,位置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50.A。因火星和地球相对位置变化速度较慢,如果只是冲日前后偏差几天,影响不大。但如果相差数个月,在火星距离显著变远,视差角变小,还有观测条件变差等因素共同影响,测量精度也可预见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