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实验题;16:压轴题;54D:光的折射专题.
【解答】解: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两个大头针A、B,在另一侧再竖直插两个大头针C、D,使C挡住A、B的像,要使D挡住C和A、B的像,说明CD在AB的出射光线上,CD连线即为AB的出射光线.
故答案为:挡住C和A、B的像,1.7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方法,其中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
17.(4分)地震时,震源会同时产生两种波,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3.5km/s的S波,另一种是传播速度约为7.0km/s的P波.一次地震发生时,某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P波比首次到达的S波早3min.假定地震波沿直线传播,震源的振动周期为1.2s,求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x和S波的波长λ.
【考点】F3:横波和纵波;F5: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专题】16:压轴题.
【分析】先根据匀速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公式求解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x,然后根据波速、波长、周期关系公式列式求解波长.
【解答】解:地震监测点记录到首次到达的 P 波比首次到达的S波早3min(180s),故
代入数据,有
解得
x=1260km
根据波速、波长、周期关系公式,得到
λ=vs•T=3.5km/s×1.2s=4.2km
答:震源与监测点之间的距离x为21km,S波的波长λ为4.2km.
选修3-5
18.(4分)3﹣5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二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J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专题】54N: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
故选:C。
【考点】JI: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专题】16:压轴题;54P: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应用专题.
【分析】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据此写出核反应方程式;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与核子数之比是结合能。
【点评】应用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写出核反应方程式,知道结合能的概念是正确求出结合能的关键。
20.(4分)A、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l,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 EA、EB.求A、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和该金属的逸出功.
【考点】IC:光电效应
【专题】16:压轴题;54I:光电效应专题.
由EA=E1﹣W和EB=E2﹣W联立得W=EA﹣2EB.
答:A、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为2:l;金属的逸出功为W=EA﹣2E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偏,特别是光子的能量和动量方程要记住.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与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线圈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m;
(2)线圈切割磁感线时,bc边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3)外接电阻上电流的有效值I。
【考点】D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