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4J:光的波粒二象性和物质波专题.
【分析】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肥皂泡是彩色的,是由于光线在肥皂膜的表面发生干涉造成的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但由于波长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解答】解:A、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如果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怎样增大光的强度,也不会有光电子逸出,如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证明了光的粒子性,故A错误。
B、肥皂液是无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却是彩色的,是由于光线在肥皂膜的表面发生干涉造成的,而干涉是波特有的性质,故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故B正确。
C、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但由于波长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只能观测到小球运动的轨迹,故只能证明实物的粒子性,故C错误。
D、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距离大致与德布罗意波长相同故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而衍射是波特有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明确各种物理现象的实质和原理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故平时学习时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8.(4分)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的出色工作被誉为是宇宙学研究进入精密科学时代的起点,下列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黑体谱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波是指波长在10﹣3m到10m之间的电磁波
B.微波和声波一样都只能在介质中传播
C.黑体的热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考点】G5:电磁波谱;I9:量子化现象
【分析】波长从1mm到10m的电磁波称微波,电磁波既能在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黑体向外辐射的是电磁波。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的过程中提出能量子的假说。
【解答】解:A、波长从1mm到10m的电磁波称微波,故A正确。
B、微波是电磁波,电磁波既能在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波是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故B错误。
C、黑体向外辐射的是热量,是以光子的形式辐射的,而光是电磁波,故C正确。
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的过程中提出了黑体辐射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从而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说,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学好该部分内容的前提。
9.(4分)某同学欲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相关实验.图中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内阻约6kΩ;G为小量程电流表;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较小,下列电路中正确的是()
A.测定一段电阻丝(约5Ω)的电阻
B.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约3Ω)
C.描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的伏安特性曲线
D.测定电流表内阻
【考点】N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N5: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N6:伏安法测电阻
【分析】A、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有两种接法.一种是电流表外接,适用于测量小电阻.另一种方法是电流表内接,适用于测量大电阻.待测电阻丝的电阻与电流表内阻相当,属于小电阻.
B、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在该电路图中,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应测量通过电源的电流,测的数据偏小,误差形成的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C、描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流电压要从0测起,滑动变阻器应该用分压式.
D、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先闭合干路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电阻不变,闭合支路开关,调节支路电阻,使得电流表半偏,此时支路电阻即为电流表的内阻.
【解答】解:A、待测电阻丝的电阻与电流表内阻相当,远小于电压表内阻,该待测电阻属于小电阻,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故A正确。
B、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两端的电压,电流表应测量通过电源的电流,测的数据偏小,误差形成的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在该实验中,电压表内阻非常大,分流很不明显,误差较小。故B正确。
C、描绘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流电压要从0测起,滑动变阻器应该用分压式,不能用限流式。故C错误。
D、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最终支路电阻即为电流表的内阻,所以支路的电阻不能用滑动变阻器,应该用电阻箱。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电流表的内外接问题和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以及会对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10.(4分)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A.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C.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