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廖老师不准李超参加集体活动,批改作业时不和李超说话,违背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3)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廖老师大声斥责李超使他十分伤心,违背了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的要求。
(4)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材料中,廖老师放学后还在教室批改作业,体现了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要求。
综上所述,廖老师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作为新教师,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关心帮助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2.【材料分析题】材料:“白话文运动”中的异体成语
清末民初,文言文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民众深感晦涩难懂。以黄遵宪、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崇白话废文言”的白话文运动,白话报刊由初期的几十种突增至370余种。这些白话报刊不仅谈论救亡图存、变法革新,同时也在语言使用中推广白话文、倡导语言变革。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在成语使用上不断“破旧立新”,产生了大量异体成语。笔者对清末民初近50种白话报刊进行统计发现,其使用的成语中有1200多个具有一个或多个异体形式。
这些异体成语改换了原有成语的某些构成要素,而整体意义与用法保持不变。比如,“童叟无欺”在当时的白话报刊中被广泛变异为“老少无欺”“见风使舵”被变异为“见风使船”“看风使船”“见风使帆”等。异体成语的大量涌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报人从语言运用方面冲破旧有文言格局、建立新文法的决心和尝试。
在清末民初的白话报刊中产生如此之多的异体成语,并不只是当时报人“有意为之”,汉语的意合性为成语改换构成要素形成异体成语提供了客观基础。汉语以表意为主,不太拘泥于形式。表现在异体成语上,则是成语的整体意义取决于各构成要素的意义组合,即便结构有所变化,或个别语素有所变化,很多时候也不影响成语整体意义的表达。比如,“面红耳赤”中的“耳”被替换成“眼”,形成异体“面红眼赤”,字面意义发生了改变,但并不影响其“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涨红的样子”的深层意义。
同时,这一时期正处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期和文言与白话的激烈碰撞期。词汇上单音词的双音化发展迅速,成语构成语素中的单音语素受到双音化影响,极容易将此语素与其他语素组成的双音词带到成语中来,将成语中的其他语素替代掉,形成异体成语,如“感激不尽”受双音词“感情”的影响,产生了异体“感情不尽”。
清末民初的异体成语,虽有一些沿承了下来,成为现代汉语中的语言材料,但是大部分异体成语并未流传至今,而是渐渐回归到正体。
一方面,语言发展有社会性、时代性与经济性原则。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被取代,与此相应,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会产生新词,在语言表达上自然会产生更准确、更精细的词语来描绘客观事物。比如“见风使舵/见风使船/见风使帆”,“舵”是一种控制船方向的装置,古代社会人们熟悉“舵”这个装置的少,反而用“船、帆”更易理解,随着有舵的外来机械船更多传入,人们对舵的熟悉程度增加,“见风使舵”的表达更有生命力。另一方面,成语自身有均衡性与和谐性特征,以及通俗性与典雅性的相互作用。很多成语历经数千年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一些构成要素不对称、韵律不和谐的往往遭到淘汰。比如“喜新厌旧”与异体“喜新厌古”,
“新”与“旧”相对,工整对称,前者更容易让人接受;再如“坐立不安/坐立不定”的前者平仄更为和谐对称。并且,成语总是在典雅性与通俗性相互碰撞、相互制衡的条件下发展,过于通俗的成语往往会向典雅性靠拢,而过于文言典雅的成语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向通俗性靠拢。
问题:
(1)文章认为“白话文运动”中产生大量异体成语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文章主要阐述的语言现象反映了哪些语言发展规律?(10分)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1)①在成语使用上不断“破旧立新”。②当时报人从语言运用方面冲破旧有文言格局、建立新文法的决心和尝试。③汉语的意合性为成语改换构成要素形成异体成语提供了客观基础。④这一时期正处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期。词汇上单音词的双音化发展迅速。成语构成语素中的单音语素受到双音化影响,极容易将此语素与其他语素组成的双音词带到成语中来,将成语中的其他语素替代掉,形成异体成语。
(2)①一方面,语言发展有社会性、时代性与经济性原则。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被取代,与此相应,新事物新现象的出现会产生新词,在语言表达上自然会产生更准确、更精细的词语来描绘客观事物。②另一方面,成语自身有均衡性与和谐性特征,以及通俗性与典雅性的相互作用。很多成语历经数千年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一些构成要素不对称、韵律不和谐的往往遭到淘汰。
33.【写作题】材料:
1865年,奥地利的格雷戈尔•孟德尔发表论文《植物杂交实验》,提出植物杂交的遗传规律,实验数据准确,结论新颖独到。但是直到1900年,荷兰的德佛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奥地利的丘歇马克几乎同时分别独立地重新发现了这一规律,才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不过后来他们也都承认,孟德尔的研究比他们更早,也更深入细致。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IOOO字。
请查看答案解析后对本题进行判断:答对了答错了
参考解析:立意:
材料主要阐述了关于多年前孟德尔就已经提出植物杂交的遗传规律,并没有被世界所熟知,之后不同的学者又在多年后重新发现了这一规律,并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通过抓关键词句和提炼中心,可以概括出只要自己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发亮。也可以从材料中的最后一句其他学者对于自己所做的实验与多年前孟德尔做的实验的比对中得出,我们要广听言路,兼听则明,切勿闭门造车。
可参考的标题有《是金子总会发光》《蓄势待发,等待机遇》《默默耕耘在先,一鸣惊人为后》《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