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8篇
大小:474.36KB 3页 发布时间: 2024-04-05 12:31:23 4.77k 3.44k

但在传统习俗中,广宁妇女不得上山“修清”,尤其是外嫁女不得回娘家扫墓祭祖。自有重男轻女之嫌外,当地农村人更相信清明拜祭先人是祈求福气,外嫁女回娘家拜清扫墓,会把娘家的福气带走,不吉利。

肇庆: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庆,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传统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烧猪、甘蔗苹果等水果、纸钱元宝、发糕面点等。“祭祖金猪”寓意红皮赤壮、宏图大展。

清明节肇庆还有吃甘蔗的习俗,寓意欢欢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会叮嘱小孩子,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据说这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梅州:客家人清明节不扫墓

客家人的扫墓时间过去不在清明,而是在农历二月或九月。据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介绍,客家人在千年迁徙过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一起辗转漂泊,找到了落脚的地方,再将骸骨擦洗干净,装入“金罂坛”,选风水宝地,择吉日良辰,然后下葬,以祈祖先能福荫子孙后代。

客家人祭祀祖先,每年春节的大年三十必定要拜祭天地和列祖列宗,感谢一年来的赐福保佑。祭祀祖先还有春秋两祭,但不是清明祭祀。原因:一是清明节处于三荒四月时候,贫穷的客家人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于办齐,更不要说其他祭品的操办;二是清明正值春耕生产大忙季节,家家户户忙于插秧,一旦季节错过,收成就有问题。

因此,客家人的祭祖,又叫挂祖,或叫做酾地,都在农闲的农历一月和九月,九月秋收后又有牲礼可祭祖。

韶关:采撷艾叶做粄

韶关地区的客家人在每年扫墓时,都首先会将祖坟周围的杂草铲光,土坡进行清理,然后用鸡鸭鱼肉、鲜果糕点、酒水等进行祭祀,最后鸣放鞭炮,回家就餐。

许多山区群众便会采撷新鲜艾叶,和以糯米、白糖,用于做“青粄”,俗称“清明粄”。这种小食拥有一股独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仅可以祛风祛湿,还有驱除体内寄生虫的奇效,最适合天气潮湿的春天食用,因此这种习俗在客家地区代代相传。

佛山:插柳纪念忠臣

在民国前,过清明节最主要程序就是到祠堂拜祭太公,即开村之人。女人是绝对不能上山扫墓的,主要就是不能参加太公分猪肉的仪式。

佛山有清明插柳的习俗。这个习俗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4

一、扫墓祭祖

清明节作为传统祭祀节日之一,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祭祖扫墓。古往今来,我们中国人都有在清明节扫墓的习惯,身在异国他乡的游子总会赶在清明节前回到家乡故土,为祖宗先人扫墓祭祀。在祭祀扫墓时,一般都是先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一些新土,然后摆上供品,燃香祭奠,或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比如磕头、作揖等等,向祖宗先人说一说这一年来家里发生的大事小情,后来又是如何妥善处理的,让先人不必惦念牵挂等等,表示对先人的关心和忆念。

根据所在场所的不同,清明祭祖一般分为墓祭和祠堂祭两种。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建立自己的祖祠,也称太庙;富贵人家大多也为祖先修筑祠堂,可以在祠堂里祭祀;但大多数老百姓还都是以墓祭为主,所以清明祭祀一般被称为扫墓。

二、烧包袱

清明祭祖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有些家庭因为一些客观的原因,无法到墓地祭祀,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因地制宜的办法——烧包袱。这是古代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实在去不了墓地了,就在祠堂或者家宅正房摆设供案,或者到院子外面、家门口、路边、河边“烧包袱”,包袱里面大多也是一些纸钱、冥币、金银箔纸叠成的元宝等等。

三、拜“城隍爷”

在明、清、民国时期,老北京就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很盛,城隍庙里供的就是“城隍爷”,大家在清明节的时候去城隍庙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出入平安等等。

四、踏青

踏青也叫春游,古时候称探春、迎春。清明时节,正是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四处生机勃勃的时候,是郊游的大好时机。传说踏青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每年春天,大家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到唐宋时期,这个习俗尤为兴盛。

五、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也是流传已经的古老习俗,最早叫荡千秋,后来因为某些方面的忌讳,改为荡秋千。开始的秋千都是由树枝做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渐发展成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能锻炼人的胆量,让人更加勇敢,又能增进身体健康,至今仍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六、拔河

拔河的游戏,我们小时候一般都玩过,这个活动其实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盛行,但最早的名字叫“牵钩”、“钩强”,到唐朝时期才开始叫“拔河”。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所以从那时起,拔河就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了,一直流传至今。

七、蹴鞠

这是我国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蹴鞠就是指一种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内塞满羽毛。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期间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到了汉代,蹴鞠就已经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了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到了清朝中期,随着现代足球的传入,传统的蹴鞠活动很快被取代。不过在2004年初,国际足联还是确认了足球发源于中国的这个事实。

八、吃发糕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吃发糕,发糕寓意是“发财”、“高升”。发糕是由粘面打成糊状再加入发粉,蒸三四个小时制作而成,所以蒸的又要“发”,又要“高”,大家吃发糕也是图个吉祥。

九、吃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节令食品,也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团是用清明节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搅拌进糯米里,做成的一种团子,因为青团蒸熟后外表呈碧绿色,所以叫青团。

十、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喜欢的活动之一。春季刮风的天气比较多,春光明媚,万物更新,大家都喜欢去郊外玩一玩,放风筝也便成了郊外活动的项目之一,不但小孩喜欢,大人也喜欢,不但白天放,晚上也有人放。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是什么5

烧纸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习俗,通常在清明节期间进行。烧纸钱的目的是向祖先或亲人表达思念之情,以及为他们祈福保佑。在烧纸钱的过程中,有一些规矩和禁忌需要遵守。

首先,选择烧纸钱的时间很重要。一般来说,烧纸钱的时间是在清明节前三天和后四天范围内,并且最好选择在天黑之后进行。这是因为传统上认为夜晚是阴气重的时候,适合与冥界沟通。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