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题研究7篇
大小:476.74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4-07 13:06:28 18.3k 16.64k

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题研究6

从20xx年暑假开始,我有幸参加了“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很感谢白下区教师教师进修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

说实话,这次学习的第一个感受就是苦。集中培训时是暑假,那时的苦,还好一些。后期培训,每次从家里出来,坐上4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赶到市区培训地,中午也无法好好休息,学习一结束,还要再赶4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赶到家,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真的觉得很累,但强烈的求知欲使我咬牙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我习惯了路途的颠簸,渐车渐地,体会了学生的不易,细细地,品尝着求学的苦。

但是随苦而来的却是乐。从这次培训的内容就不难看出教师培训中心老师们良苦用心,其中既有底蕴深厚的教授,也有专业精湛的导师,更有我们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们的风格不同,观念各异,但是他们炽热的爱教之心都深深震撼了我。一位位睿智的教师,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每天和不同的名家大师进行思想上的冲击,感觉真的快乐而充实。

每天听着专家们的精彩讲演,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都值得我推敲,我在收获甜甜果实的同时,我心里也有酸酸的感觉,他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执着的教育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感到汗颜。他们提出的观点是新的,他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辨证的,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回顾自己的教学,才发现自己实践的不少,但思考太少。常以工作忙为借口懒于反思、总结,通过这次学习,我才发现在不经意间我错失了许多。在失去了及时总结的习惯的同时,教育灵感的火花也瞬时熄灭,如今只有感叹名家怎会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

培训总的感觉是:有压力、有动力、有快乐、有收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记录是美丽的沉淀”、“例谈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等活动大开了我们的眼界;“课件制作”、“教学实践”、“教学观摩”、“与名师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教科研”、“教育理论”、“课标解读”等一些理论讲座,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此行收获颇丰。

回顾这些日子,心中竟有些涩涩的感觉,原来我已经习惯了于每次的辛苦,不舍这苦乐酸甜的学习生活,担心着自己倦怠,日后不能将所学到的十八般兵器练成十八班武器……我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我要将名家们的精神延伸到今后的每一次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朋友们,加油吧!让我们一起扬帆起航!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课题研究7

1.选题依据:⽬前,国内外⼩学数学+科学学科专业研究较少,论⽂及研究成果寥寥⽆⼏,⽆系统的、指导性的⽂章或书籍。随着教育部对⼩学科学教学的重视,加强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这⼀研究课题有其必要性。《⼩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部分“前⾔”中指出,数学是⼈们⽣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具,能够帮助⼈们处理数据、进⾏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思想和⽅法,是⼀切重⼤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义务教育⼩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学科学课程强调科学课程与并⾏开设的语⽂、数学等课程相互渗透,促进学⽣的全⾯发展。从这两科的课程标准中都可看出数学与科学学科间相互联系性。研究⼩学数学+科学的深度融合的实践意义:⼀、可以实现学科整合的作⽤,有效实现学科间知识互补,知识互相渗透。⼆、可以实现学科间互相“⽀撑”的作⽤。数学为科学探究提供了数据处理,思维⽅法等保障,科学知识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客观参考,数学结论提供实践探究⽅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三、可以实现调动学⽣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合理设置科学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吸引学⽣注意⼒,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四、可以实现促使学⽣全⾯发展。⼩学数学与科学的深度融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学⽣在数学学习中感受、体验科学知识的价值,在动⼿操作中促进了学⽣的全⾯发展。

2.研究内容:

探究⽬标:(1)通过研究,打造较为可⾏的数学+科学⽰范课,尝试创新学科间的深度融合教育策略,实现数学教学与科学教学质量的“双赢”。(2)搜集⼩学数学教材中与科学知识有联系的课例,深挖教材,打破学科单⼀教学模式。(3)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式,将科学实践探究和科学精神融⼊到数学教学中去,激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构建学⽣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式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主要内容:(1)探究归纳⼩学数学与科学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节点。(2)探究⼩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的⽅法。(3)探究学科整合下的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重难点:重点:探究⼩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的⽅法。难点:创新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研究对象:北师⼤版1—6年级数学教材、⼈教版1—6年级科学教材。

3.思路⽅法:

研究的基本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互相渗透、融合为前提,经过⼯作室全体成员多层⾯探讨,计划实现⼩学数学与科学的互相融合,优化课程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策略。从两学科相关联的知识节点⼊⼿研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课堂教学现状、问题症结,并找到问题解决的⽅法。

具体⽅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星”⾯向全区部分中⼩学抽样调查科学课程开展情况、对⼩学数学+科学深度融合探究的认识情况等。(2)案例研究法:团队每名成员针对数学或科学某⼀知识节点为课题,上⼀节学科间融合的观摩课,并针对课题内容、教学效果学科融合情况等进⾏逐⼀分析、提炼、总结。(3)⾏动研究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尝试深度融合,将⾃⼰及团队理念在实践中检验,及时总结、积累实践经验。

研究计划:第⼀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4⽉⾄6⽉为课题的准备阶段。(1)课题的申报。(2)团队培训学习、成⽴课题组,明确任务和分⼯。(3)制定切实可⾏的研究⽅案。4、培训学习现代化信息教学⼿段的使⽤。

第⼆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7⽉⾄2019年4⽉为课题实施阶段。(1)深⼊了解数学与科学课堂的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的瓶颈。(2)探究⼩学数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3)、初步形成数学与科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基本模式。(4)、反思、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从2019年4⽉⾄2019年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整理、撰写研究报告。(2)收集数学+科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案例。(3)推⼴、展⽰课题研究成果。(4)完成课题结题⼯作。(5)开展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座谈会。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