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初中语文试卷题及答案电子版
大小:485.65KB 7页 发布时间: 2024-04-08 14:27:42 6.66k 5.41k

任务一结合阅读体验,叙述自己成长道路上关于“读书”的经历或故事记叙类

任务二发表你对“读书”的自我认识与思考议论类

任务三表达自己的心声书信

任务四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A

(2)B

(3)束绚

【详解】(1)本题考查词语辨析与使用。

开启:指打开、从某一点起等。也可以理解为某个设备启动或开始运行的步骤。

开起:开始,从起点出发。

“开起”强调的是行为动作上的开始,“开启”更强调思想上的触动。

从句意上看,是读书启示我们,故“开启”合适。

故选A。

(2)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

萌发:méng fā,指植物开始发芽,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开端。

故选B。

(3)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写法。

束缚:shùfù,意思是缠绕捆绑。

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形容颜色鲜艳。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幽、碾、栖、寂、寞、洲、羡”等字容易写错。

3.示例: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的诗歌启蒙,因此深入阅读《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优美的语言,学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推荐语。

示例一:我选《战国策》。《经典常谈》中介绍了《战国策》的发展由来与艺术特色。经过阅读,我们知道《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因此深入阅读《战国策》,不仅可以了解战国时期诸国策士的计谋,从中学习知识,还可以欣赏其绝妙的文辞。

示例二:我选《尚书》。《经典常谈》中介绍了《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并记叙了汉哀帝时刘歆和《五经》博士的今古文字之争以及对《尚书》的考证,最后确认伏生的《尚书》二十九篇才是真本。深入阅读《尚书》的体例、内容、不同的版本,还可以了解围绕《尚书》出现的生动故事以及专家们不辞辛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伪存真的艰难考证。

示例三:我选《汉书》。《经典常谈》中介绍了《汉书》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包罗万象。虽然两部书内容不同,但其博大精深和精彩绝伦确实相通的,并称为良史也绝不是偶然。

4.示例1:我认为主角是苏菲。《苏菲的世界》中,席德的父亲以书信的形式给席德写讲义,苏菲是讲义里的人物,席德通过苏菲对哲学问题的思考而了解了西方哲学。全书是通过苏菲的经历让我们了解西方哲学的。因此,我认为主角是苏菲。

示例2:我认为主角是席德。《苏菲的世界》中,席德的父亲以书信的形式给席德写讲义,苏菲是讲义里的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席德父亲的讲义内容结束后,小说的内容并没有结束,席德对苏菲的结局充满疑惑,继续与父亲在探讨宇宙。因此,我认为主角是席德。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表明观点,之后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主角是苏菲。在书中,席德的父亲以书信的形式给席德写讲义,苏菲作为讲义中的人物,大部分是以苏菲的视角进行描写的,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全书是通过苏菲的经历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让我们了解西方哲学的。故我认为主角是苏菲。

示例二:我认为主角是席德。在书中,虽然本文是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但是苏菲这个人物,只是在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工作的挪威少校艾勃特为庆祝女儿席德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把她的故事编写成一个富有哲学趣味的故事当作女儿的生日礼物,是虚构的;并且,席德父亲的讲义内容结束后,小说的内容并没有结束,席德对苏菲的结局充满疑惑,继续与父亲在探讨宇宙,小说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告终。故我认为主角是席德。

5.示例:我选择A,临终前父亲最为担心和牵挂的事就是自己走后,失明的妻子不能自主做饭,照顾自己。因而面对妻子可以正确区分各类米面的结果,父亲感到无比欣慰,露出笑容。6.伏笔一:第四段中娘是摸索着走进卧室的,这一细节描写“摸索”就暗示了母亲失明了,也为下文母亲靠摸辨认粮食作了铺垫。

伏笔二:爹拿到粮食后,让娘来试着摸摸,他们之间的对话中暗示了母亲是一个盲人,爹让我必须买没加工过的粮食让母亲都摸一遍为的就是在他走后母亲能独立生活。7.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磋摸”表明父亲细心地检验了我买的粮食,从“笑容”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买的粮食很满意,也为下文父亲让娘来认粮作了铺垫。8.标题“认粮”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文章的线索。父亲带着母亲认粮的过程,体现出父亲对母亲深深的爱,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5.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重病在床的爹让回来看望他的儿子去杂粮店去买粮食,儿子买了七、八种杂粮。根据第(4)自然段“摸索着走进卧室”第(8)自然段“他娘,你来试着摸摸”,以及娘后面依次摸出各个粮分别是什么,可知文中的娘其实是个盲人。而父亲之所以让儿子去买杂粮,是因为担心自己去世了之后,母亲作为一个盲人照顾不了自己,而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娘通过摸,认出了这些粮食,代表以后没了自己也能照顾好自己了。爹为娘感到骄傲,也感到欣慰。因此,A处放在这里合适。

6.本题考查伏笔的作用。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在前文中先露一下“苗头”。为使下文的情节不至于突兀,它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从位置上看,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寻找埋下伏笔的句子,要注意在上下文寻找出现的相同或相关的事物。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