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深化应用,拓展数学问题。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人人学有用数学”,在教学中我常常联系现实生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已学的知识和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统计这节课,我让学生统计我们班每个小组喜欢吃草莓、苹果、梨、西瓜、桃子各有多少人?还让学生统计这堂课每个组获得星星的颗数,这样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使学生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
再如:在学完“分类”之后,我给学生安排了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的活动。我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把组内的同学分一分。学生活动的热情非常高,各组同学围在一起,仔细观察,找出了很多标准进行分类。如衣服的颜色、袖子的长短、鞋子的类型、脸型的大小、性别、高矮等,有的小组甚至找出了十多种标准进行分类。通过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总结评价,提高解题能力。
问题解决以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评价,看看过程是否合理、简便,结果是否正确。在总结评价时,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有无其他方法,还有哪些新的方法。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如:在“数学乐园”这节活动课中,我安排了一幅抛圈的图片,知道小精灵聪聪抛得了9分,问他的3个圈可能套住了什么,学生一开始只想到每个圈抛得不同的分数,有“4、3、2”和“5、3、1”两种答案。师生评议后,一个学生说:“我还有不同的想法,4+4+1=9。”我组织学生讨论:“两个圈会都抛得同一个分吗?”学生得出答案是肯定的。于是,又有了“3、3、3”和“5、2、2”这两种答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达到目的了,这时,一个“小调皮”高高地举起了小手:“5+4=9,有一个圈没抛中。”多与众不同的想法呀!我没有立刻表扬他,而让学生讨论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在得到一致的答案后,我带头与学生一起给予“小调皮”热烈的掌声。
在问题解决后进行总结评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因此,总结评价应成为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它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评价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几个步骤来进行对“解决问题”的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讨论方法,自己经历过程,自己感悟结果,自己体会应用,充分调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愿意学数学,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