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
(5)社区、乡村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含履行属地管理职能的政府派出机构)备案。
17.什么是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是指为了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管理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等基本程序,检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现场处置能力和应急专业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定期或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组织的应急预案演习与排练,主要包括应急联动、紧急集合、协同配合、现场救援、应急保障等内容,主要形式有桌面推演、实战模拟等。
18.什么是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根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保监测点,明确监测项目,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19.什么是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或者确定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并与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20.什么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遇有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自预警开始,不论有没有新的情况,有关地区和部门每天或每隔几小时(视情况而定)都要向上级报告一次情况,直至应急信号解除。
2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1)突发事件发生地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当地或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2)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
(3)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造成后果的,根据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2.我市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程序和时限有哪些规定?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其中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逐级上报到市政府的时间距事件发生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报到市政府的时间最迟不超过2小时。紧急情况下,可通过电话口头报告;特殊情况下,可越级上报,但必须同时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单位。
23.什么是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24.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应坚持什么原则?
坚持依法、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
25.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和形式有哪些?
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手机短信息、互联网、宣传车、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建立防灾警报体系,充分利用人民防空警报体系发布灾情警报。基层单位特别是农村,可以采取敲锣、广播宣传、逐户通知等形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26.应急救援力量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包括六个系列的队伍:一是管理队伍。主要指各级应急管理人员。二是骨干队伍。主要指公安、解放军、武警和民兵预备役等力量。三是专业队伍。主要是各专项指挥机构结合应急需要,成立的专业队伍;大型企业根据安全生产需要而成立的专业队伍等。四是专家队伍。主要由专业知识经验或行政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分层次、分系统、分单位设置。五是志愿者队伍。依托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基层社区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发挥其在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六是基层群众队伍。每个村(居)、基层企事业单位要有一支相对稳定、多能兼顾的群众队伍。
27.我市防空警报试鸣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每年的9月18日为防空警报试鸣日,由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防空警报试鸣。
防空警报音响信号分为三种:一是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3分钟)。二是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3分钟);三是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分钟。
28.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速高效。
29.应急科普宣教“五进”是指什么?
“五进”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