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有必要通过系统分析,仔细规划一次使用和经久耐用的产品类别和产量,以减少能源的浪费。(2分)
2.试述森林与全球大气环境问题的关系和作用。
答:①森林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森林能吸收或释放主要温室气体CO2,森林破坏造成的间接碳排放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碳排放,(1分)森林破坏减少了对CO2的固化,(1分)同时森林采伐释放其它温室气体,(1分)恢复森林植被能有效地抑制温室效应。(l分)
②森林与大气中的臭氧变化:一方面它能吸收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及森林的破坏能释放破坏臭氧层的物质(1分);另一方面,可降低地面臭氧浓度(1分),同时地面臭氧对森,林植物也有伤害作用(1分)。
③森林与酸雨:低浓度大气污染和酸雨不太强对森林树木生长有促进作用,(1分)但长期产生的酸沉降对森林有很大伤害(1分)。另一方面,森林可有效控制酸雨形成(1分)。
空燃比、降尘:降尘是指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30μm的粒子;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
BOD、推流迁移、非保守物质:酸性沉降、危险废物、环境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问题
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环境科学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O2、NOx、HC、O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4.永久性听力偏移:
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生物入侵:
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CODcr)和(BOD5).
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山谷风)和(海陆风)。
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BEF)。
A.海啸B。全球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
D。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E。水旱灾害F.噪声污染
2.“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CD)。
A淮河B黄河C海河D辽河E长江E松花江
3.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BDE)
A、主观判断性B、多发性的C对人的危害性小
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D、局部的
4.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A E)。
A。55 B.60 C。50 D.65E.45F。40
5.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B)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