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在这新时代里,我们应当心怀理想,以饱满的激情,共同开辟出一条新路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愿我们都能挽本手之雕弓,得妙手之长空!
2024年高考十篇必看满分作文6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做有为之人
可为,即大有可为的时代;有为,即有所作为。愿当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为的时代背景下,做有为之人,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其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是以有为精神不懈奋斗的结果。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党在亟须有为的时代,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奋斗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如今,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迈进了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如此大好时代,中华青年怎能无为?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有为呢?
欲成大器,必立大志。青年要做到有为,心中就要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志气。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从小便立志要为正处于列强压迫下苟延残喘的中国带来希望的曙光,做有为的中国新青年。他们用满腔的爱国情激励我们,要想为祖国繁荣做贡献,必定要在青年时期立下有为之志。
新一代青年人,不仅要立可为之志,还要刻苦学习,磨炼自己。正如周恩来总理在那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赴国外留学、通读政论和各国有关制度和思想的书籍、即使是在革命斗争中。仍克服艰难险阻、勤学不辍,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青年要想成为中国的脊梁,就要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惧困境,不断地提升自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我们承担起民族的希望、国家的使命。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举国支援武汉、为武汉人民加油。在战疫前线、后勤防线处处可见青年人的身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我们要时刻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一个真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在可为中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愿当代青年人都能在大有可为的时代背景下,做有为之人,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佳作点评
1、引证丰富,论述深刻。考生列举了陈延年、陈乔年、周恩来以及疫情期间奋斗在各行各业的青年人等事例,从中得出青年一辈应做有为之人的道理。另外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均强调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照应文章主体,深化主题思想。
2、切合情境,体悟真实。本文紧扣“当代青年要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奋斗不止”的主题展开论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回顾和对今日富强祖国的感受,都来自考生对材料的真实感悟。因此显得非常亲切,极易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
2024年高考十篇必看满分作文7
有为青年正当时
中国共产党从嘉兴一艘红船艰难扬帆起航,以李大钊、方志敏、焦裕禄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历经苦难,终使中国从过去的一穷二白、积贫积弱走到今日的百业兴旺、繁荣富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个时代都“可为”,每个时代都需敢为、有为的青年发愤图强。
何为“可为”?往昔峥嵘岁月里,无数革命志士、拓荒勇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国难当头,百姓生灵涂炭,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变法维新大业而不畏牺牲、视死如归;政权腐朽,国民麻木,鲁迅高呼“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于是以笔为枪,永不休战;科技式微,国力薄弱,因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钱学森毅然回国,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洒在荒无人烟的罗布泊,在祖国的上空升起震惊世界的蘑菇云。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敢作敢为,令人敬佩,成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顺应时势,敢作敢为,让自己的青春绽放独特的光彩。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踏着先辈们指明的道路、我辈更应披荆斩棘、继往开来。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国从不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新时代下,在广阔的农村,你会看到秦玥飞等青年的身影,他们脚踩黄土、俯首躬行,用汗水和热爱将阳光洒向大地,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在没有硝烟却依旧充满危险的抗疫一线,你会看见像甘如意、陶丽圆等一大批年轻的逆行者,以一袭白衣扛起了如山的重任。不管是扶贫干部还是医护人员,他们都怀着“可为必当有为”的斗志,明知前方困难重重,却不顾一切迎难而上,或为谋取民生福祉,或为守护患者的身体健康。没有人不怕困难,但敢做有为的坚毅赋予他们对抗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生活在大有可为的时代,我辈青年更应胸怀壮志,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在时代洪流中劈波斩浪,乘风而行,做有为青年,青春方能自成芳华。
佳作点评
1、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开篇简洁扼要地指出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苦难走到如今的百业兴旺,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敢于担当,主题突出,立意高远。考生将个体事例和群像事例巧妙搭配,对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时代的故事信手拈来,使素材多样化,内容更充实。
2、巧妙引用名句,增强说理效果。第二段中,考生在列举事例时,分别引用了谭嗣同、鲁迅、钱学森的名句,使论证言之凿凿,增强了说服力。
2024年高考十篇必看满分作文8
得与失是完善自我的过程
常言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得与失是值得人们思索和讨论的话题,如何看待得与失是感悟人生的重要环节。得到和失去,看起来像是某个起点或终点,但究其本质,不断地得到和失去,其实是完善自我的过程。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心湖难免会因得与失而产生波澜。唯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这种波动,才算走向成熟。正因如此,得与失就好比磨刀石,让人们得以磨砺心性,成就更好的自己。
得与失让人们更懂得珍惜。求而不得,会格外渴望获得;既而得之,便会愈加珍惜。一个人若不珍惜他拥有的某件物品,很可能是因为得来全不费功夫,或者不到失去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要珍惜。假若他曾花费了许多心思和时间去获得,假若他曾失而复得,那他很可能会对此物倍加珍惜。可见,得与失能让某件物品在人的眼中更具价值。
得与失让人们更勇敢地面对挫折。人生中的得,意味着顺利;人生中的失,意味着不幸。可是,正如古人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时之得何尝不是他日之失?一时之失何尝不是他日之得?这正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人能参透这种转化的奥妙,但它切切实实地存在且无法躲避。既来之则安之。也许这种奥妙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挫折与磨难并不可怕,积极乐观地面对即可。
得与失让人们更能看清自己想要的东西。每个人想得到的东西很多,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到其中一些就意味着失去另一些,这时就需要做出选择。而选择,就是选出自己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陶渊明便是很好的例子。宦海沉浮数载,在名利上有所得,但失了自在闲适;归隐山林,在名利上有所失,但得了自在闲适。两种选择并无优劣之分,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陶渊明的心之所向。于是他选择了放下对名利的追逐,回归田园生活,在品自然景色之美和潇然洒脱的生活之味中寻得了人生的意义。
人的一生,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接受得与失磨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把得失当作一路同行的朋友,才能顺利抵达远方。
佳作点评
1、将“得与失是过程”具体化,立意深刻。考生为“得与失是过程”添加了定语“完善自我的”,使得文章立意更为具体,有利于话题集中和展开深刻的解读,同时也体现出自己积极向上的思想。
2、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有序,条理清晰。考生在开篇引出观点“不断地得到和失去,其实是完善自我的过程”,然后设立三个分论点,分别展开论述,说明“得与失”在人们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起到磨砺心性的效果,从而论证中心观点。
2024年高考十篇必看满分作文9
英雄引领新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弱小者,需要英雄引领,才能不断壮大;强大者,如果缺少正确引领,就会滥用强而转弱,或者因为疯狂而毁灭。
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研究体育锻炼可以转弱为强,滥用强而遭失败,富有真知灼见。回想百年之前的中国,被坚船利炮打破大门,成为“东亚病夫”,被动挨打,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霸凌。
戊戌变法的七君子之一谭嗣同,苦于国家图强而民不自觉,自愿以死报国,用鲜血教育民众,但是他的义举却遭受百姓围观、讥笑;所以,鲁迅先生说,无论多么强壮的国民,倘若麻木不仁,就只能做看客和示众材料,痛心疾首于国民弱小而麻木,一盘散沙。
然而,先贤们前仆后继,奋起救国救民,有实业救国,有教育救国,有科技救国等,孙中山更用心,他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奔走号呼,激起民众的反抗意志和独立求存的信心,终于推翻强大的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