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一批含苞的花蕾在等待开放。____________等到夕阳西沉时,花瓣便收缩起来。
①花瓣苏醒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
②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在人的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③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
④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A.③④②① B.③②④①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11.告诫青年人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下面最恰当的一响名言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二、语言表达
12.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情境一(结识新友自我介绍):我贵姓张,你姓什么?
B.情境二(预祝朋友乔迁之喜):不论多忙,我到时一定会光临,定会让你家蓬荜生辉的。
C.情境三(做报告最后总结):这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D.情境四(失物启事):我昨天在教室丢失了一本《新华字典》,如有拾获,务必从速上交。
三、填空题
13.按要求填空。
(1)诗言画:“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__”的幽静、“______________,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热闹,勾勒出不同风情的春光图。
(2)诗言志:于谦借石灰表达自己“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的心迹,郑燮借竹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志向。
(3)诗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七步之才”曹植质问曹丕的满腔悲愤。
(4)即将小学毕业,我们可以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与同学告别,也可以用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感谢同学对自己的情谊。
四、现代文阅读
认真阅读《笔墨童年》,用心品味文中语言,完成下列各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mó mò)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台上蘸来蘸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 辟)远的山村。
磨墨要用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冰面,才哆哆嗦嗦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里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的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约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的那个人叫王義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抱着我快速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当时,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会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进去,有时有一簇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最终化为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个季节,如果发愿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舱底,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舱底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 尊敬)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