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切入点、结合点、兴奋点,则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及时利用其兴奋点,那学生就不用你说就知道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学习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微粒之间有空隙”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2人一组,然后发给每组2支100 mL的量筒,一瓶水、一瓶酒精。根据要求我们准备好实验仪器,开始先预测实验结果:有的说50mL水和50ml,水混合应该是100mL水,有的说50ml,酒精和50 mL酒精混合也应该是100 mL,有的说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应该也是100 mL,有的则说大于100 mL……预测的结果五花八门。带着好奇和期待,学生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小于100 mL,学生为看到的现象兴奋不已,纷纷追问我这是为什么?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分析出现体积差异的原因,学生知道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空隙。我们用了近半堂课的时间来研究这个实验,在探究中学生学会了知识,并牢固地记住了知识。
教师再适合把握好新知识与学生现在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当地指导,学生的兴趣高涨,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有效学习,变学会为会学,长此下去学生的能力必将大幅提高,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循环中,更好地落实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主线。如在学习燃烧与灭火时,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煤炉中的煤的燃烧为主,结合教室中煤炉的使用,很好的引起了学生的兴奋,再适时的引导学生观察如何使煤炉中的煤燃烧得更好,提出像为什么要勤透灰等一些问题学生自然会想到燃烧的条件,就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的兴趣自然高,学习效果就好。
其次是线:学科知识是载体,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等一些直观手段,培养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习惯,这是知识主线。例如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因为实验中反应太快了,看不清楚,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将白磷在水中燃烧的视频以慢镜头播放给学生看,比试验中效果更好。
学习活动是由学生完成的,所以学生是另一条主线,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多创设情境力争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不断改变其兴奋点,最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其主休地位。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形成、掌握、联系、应用过程中去体验、形成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自信心、关爱自然、社会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等。使每一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以及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如在学习空气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空气”课堂教学(片段)
师:(引入课题)一个人要想生存,必需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水、有的说是空气、有的说是食物……)
师:(点评过渡)大家说得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类生存必须的物质之一:空气。
空气是我们都很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那么同学们对空气知道多少呢?
(教室里非常热闹,学生议论纷纷)
师:(根据同学发言小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不易察觉。那么你能列举生活实例或简单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设计的实验和生活实例)
生:风筝在天上飞,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生:给自行车打气,瘪了的车胎鼓起来,也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生:物理中学过,将一盛满水的水杯用一张纸片盖在杯口并贴紧,将水杯倒过来,水不会洒出来,这也证明有空气存在。
生:当推一支空针管时,越靠针头一端越难推,也证明空气的存在。
………
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强调要给学生留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不再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而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己的猜测、思考、分析做出假设,再自己动手实验来检验假设,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有了自己的天地,他们不再被禁锢在课本中,也不再只围着教师转,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使化学新课程真正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有魅力。例如在习题课中,我和同学们一起读完题后,先由学生讲解思路,其他学生补充,有时根本不用我讲什么,习题就解决了。要将话语权交给学生,他们才敢说,才能会说,才能说好。
最后是面:即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之后,还要培养团队精神,即学生间的相互帮助,优等生,中等生共同帮助学困生,体现团队精神同时,还可以引入竟争,这样每个人不仅代表其自己,更是代表整个小组,增强其责任感,同时也促使组内成员之间真正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间可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共享,扩展和完善自我认识,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例如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我是这样处理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物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极大,学生也较为熟悉。让学生学习食品中的有机物,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了解怎样正确摄入这些营养物质,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健康幸福地生活是十分必要。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有机物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认识有机物的组成、性质特点,为今后学习、接触更多的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知识打下一些基础。对初中生来说,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必要要系统、全面地了解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中涉及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知识较少,点到即可。希望学生轻松地接触有机化学课题,保持和发展学习的兴趣,引起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关注。本着这样的观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着力于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学习显得生动活泼、内容饱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教学主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学习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合作等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学生对化学的情感态度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协作性也得到了培养。学生们都觉得阅读、讨论、计算竞赛、交流展示等活动很有趣,并感到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意义及合作的愉快,增强了同学们协作互助的愿望。小组中每个成员不但期望自己的伙伴努力,自己也加倍努力,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使他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合作。在学习方法上,他们也知道了怎样利用资料,怎样梳理知识,怎样向同学学习等等。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了本节的教学目
以上是我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点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证。
谢谢!
怎样提高网上授课的效果方法精选4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此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注重备课内容。
要把一堂课上好,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对教材教法的把握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把握。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要赤诚备课把教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备教师的教学活动。另一部分是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按这两部分设计教学过程,即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考虑教案的设计,既备教学目标,又备学法,既备教师活动,又备学生活动。
二、注重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做到师生互动。
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前上课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教师做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教学程序,其结果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培养和发挥。而现在的课堂教师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如何互动,是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多问“你是怎么样想的”。要大胆的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倾听。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在所有能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事件中,“倾听”最为重要。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心理咨询实践表明,仅仅让受询者说出与他的生活挫折有关的内心感受就可能治好他的心理疾苦。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并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理。要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认识学生的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把差异视为一种财富来珍惜。我觉得这一点让我感受颇深。它给我们指明了对待差生的一种态度,不能把差生看成是负担,要视为一种财富来珍惜,因为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如果我们能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就会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
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课堂管理的肢体语言理论认为,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秩序的建立。(1)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过训练,教师不仅要能自然地注视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能读懂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2)身体接近。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教师的言语批评既会中断教学活动,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他(她),或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其端正行为。(3)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传达着许多重要的信息。
3、恰当反馈与赞扬。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这里,教师应正确把握反馈多少、对谁反馈、反馈什么等几个问题。目前,许多教师的反馈存在着不够明确、批评多鼓励少等缺点。有关研究表明,要使给学生的反馈(表扬)成为有效的鼓励因素,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4、正面诱导。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可分为有意负面诱导、无意负面诱导、无意正面诱导、有意正面诱导等四种类型。所谓正面诱导,是对一类信息的总称——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即传递给学生说他们是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信息。相反,负面诱导则是指向学生传递说他们是不负责任的、没有能力的、没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在期末考试周前一天,有位学生要求教师辅导,教师对该生说:“别担心,反正你从来就没通过考试。”这种讽刺的话恰好表现出了教师无意的负面诱导。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正面诱导。比如在门口与学生打招呼,表示非常高兴见到学生,夸奖学生的学业等。正面诱导除了能形成学生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有个原本以强迫纪律约束学生的校长做过这样的实验:挑选12个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将他们分为3组,每组4人。三组学生轮流每天都到他的办公室,互相谈论昨天有什么良好的行为、还应有什么良好的行为及成人能提供什么帮助等问题。每天大约讨论4分钟,结束后,校长与学生们握手告别。结果,这些学生在按时上课、完成作业、认真学习等行为上有了很大进步。
三、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老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发展素质的主要阵地。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上,每位同学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其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如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师分析课文讲解课文,满堂灌,满堂问答。课堂上学生被动地说段意,背中心,记词语,写作文,抄笔记。
四、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首先需要教师发扬民主,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学家指出,紧张的学习气氛制约着人们的智慧潜能的发挥,而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可以诱发学生创新潜能的萌芽。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环境,以鼓励的精神去引发学生的创新活动,并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对于学生学习中敢于创新的例子加以鼓励,“大胆些,你能行,老师相信你。”通过这些鼓励的话语,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新课改新课堂要求教师来要做一个协调者、挖泉人、合作者、指导者、鼓舞者、引导者、研究者、学习者、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评价者和促进者。这也在告诉我们新型的教师不应是一个只会教书的工匠,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自己也必须是全面型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才能够适应现在教育的发展。我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和奋斗。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沙粒;人无全才,人外有人,因材施教,人人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