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构建什么的环境治理体系,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内河航道设施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2011年底我国拥有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其中二级及以上航道4413公里,仅占总里程的3.5%。而美国现有内河航道通航里程4.1万公里,水深2.74米以上的航道2.5万公里(相当于我国二级及以上航道)占61%。我国水网之间航道联通较弱,过河建筑物和通航建筑物严重制约航道等级的提高,通航关卡较多,待闸时间较长,内河航道已经成为制约河运发展最大的“短板”或瓶颈。在船舶运力方面,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特别是新能源、低碳船舶数量稀少。在航道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大航道整治力度,改善通航条件,制定主要航道和船闸的通航标准;在船舶建设方面,要以船型标准化为抓手,推动运输装备现代化。
在新形势下,港航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特别是生产周期越来越短,导致多货种、小批量、多票数、短周期物流成为趋势。因此,无论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角度,还是实现供应链无缝衔接的角度,都需要港航企业实行一体化经营管理或者资产重组。根据自组织理论,现代企业是一个自组织,要求企业必须从整体出发,把管理看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是自组织演化的过程;企业的发展有自己的发展演变轨迹,企业管理者必须顺着企业发展的“脉络”实施恰当的管理。在市场经济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自组织作用,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在航道建设和船舶标准化方面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航道主要由政府主导,船舶要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不仅要创造条件和环境,还要给予一定的拆船补贴和以旧换新等措施,突出补贴的技术性、前瞻性,重在提高企业造血能力,而非单纯输血救命。
在清洁能源使用中如何处理好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LNG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船用燃料,LNG船为新能源和航运企业建立某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港航一体化问题。港航一体化可以加强装卸企业和运输企业之间的衔接,长江航运曾经有过港航一体化并产生过良好效果,由于港航分治,使二者割裂开来,产生了不少协调上的矛盾,使双方的经济效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个问题仍然值得研究或探索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在行业管理中如何实现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问题。对于绿色船舶或低碳船舶,政府部门管理的重点是在造船环节还是运营环节,不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协调?再如政府在供应链和综合运输等方面应该主要管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管理?
如何处理好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问题。科技创新是新河运发展的关键,是新河运形成市场竞争力的源动力。在我国,造船业与航运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原因形成了分割,航运业自身大多时候更为注重市场绩效,却忽略了技术投入,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眼光,尽管大型航企旗下也有船厂,但更多时候是将其作为盈利部门看待,而非作为实现航运创新的“战略基础力量”。
虽然水运具有显著的节约资源、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比较优势,但是因为规模较大,其消耗资源、能源、排放污染物和CO2的总量仍不容忽视,发展与应用绿色船舶,降低船舶能耗,成为中国绿色水运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交通运输部提出的船舶运输节能减排指标是,2015年与2005年相比,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15%,单位运输周转量CO2排放下降16%。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河运规模仍将不断扩大,为减少河运发展对环境、资源、能源和生态等的不良影响,新河运对推广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码头岸电、发展绿色船舶提出了迫切要求。
以低碳物流供应链为核心的新河运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支持。应用以信息技术和物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手段适应社会对新河运物流服务速度、安全、可靠、低成本、低排放的需求,也是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发展新河运需要树立“大物流”理念,真正实现各港航企业的自有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信息与资源共享,更大限度的资源利用,减少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