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讪( ) 堕落( ) 时髦( ) 尴尬( )( ) 霎时( )
2.这篇小小说写了“我”几次借钱的经历,前几次的失败和最后一次的成功,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谈谈你对第四小节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4.你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5.假如电视台让你参与这个节目,充当小说中“我”的角色,你准备找谁借钱?估计结局如何?能说说理由吗?
(三)差不多先生传
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②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③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 但看的不很清楚 有两只耳朵 但听得不很分明 有鼻子和嘴 但他对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 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 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④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⑤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过,“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⑥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⑦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又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撇,不是差不多吗?”
⑧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司机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⑨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忙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⑩差不多先生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她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11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12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许多许多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1.给文中横线处填上适当的标点。
2.本文写了差不多先生哪几件事?
3.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若将本段中的“很”字全部去掉,有什么不同?
4.阅读第⑧段:
(1)说说文中加点词语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为什么差不多先生“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5.本文在材料的选择和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1)
(2)
6.请将句子“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改成陈述句。
7.第⑩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8.文中第12段中“名誉”一词改成“名声”是否好?为什么?
9.“差不多先生”做人的原则是什么?
10.谈谈读了本文后你受到的启发。
参考答案(一)1.儿时:疑惑(或:不理解) 长大了:震撼(或:理解)
2.(1)“虔诚”是“恭敬而有诚意”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梨农们砍树时的细致、用心,表达了梨农们对梨树深深的爱及期望。
(2)“怔”是“发愣、发呆”的意思,表现了我听了梨农的解释后深受震撼,并明白了刀之伤就是刀之爱的心理。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枣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枣树无怨无悔地承受刀的考验的场景。
(2)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奶奶砍枣树时的坚决、认真。
4.刀爱有两层含义:①奶奶、梨农们砍果树,看似在伤害果树,实则是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多更甜的果实,是对果树的爱。②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境时我们要克服自身滋长的骄狂傲慢。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或答:人生路上,在逆境的时候,去承受挫折并积蓄养料;在顺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一把刀并慎用养料。用生活的砥砺,结出人生的硕果。)
(二)1.shàn;duò;máo;gān gà;shà
2.四次。前几次的失败说明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已经缺乏起码的信任;最后一次的成功则表明,儿童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具有纯洁美好的心灵。(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