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各⼩组归纳各⾃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
三.活动⾃然界中的植物
1.出⽰课件:有关⾃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
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些什么现象?
3.学⽣汇报。
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5.交流后明确:⾃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向⽔性、向光性。
四.拓展
⾛进⼤⾃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
2022小学六年级科学教案7
第⼀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课⽆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课时:1课时
教学⽬标:
科学概念: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些物质的变化产⽣了新的物质,⼀些变化没有产⽣新的物质。过程与⽅法:
⽤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较分析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
⼀、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环境导⼊: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
2、学⽣⾃由发⾔,(预计⼤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3、深⼊探讨: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声⾳、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4、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列出证据和理由。
5、教师介⼊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做⽰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6、⼩结:⽆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过渡物质在变化:
以教室为例,教室⾥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学⽣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演⽰:在我们的教室⾥还有⽼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结冰的图⽚。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我们⽣活⾥还有没有这样的例⼦?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有⽕柴和铁钉,它们会发⽣变化么?它们的变化⼜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呢?
实验讨论:⽕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样么?铁和铁锈是同⼀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了新的物质)我们⽣活中有这样的例⼦么?
3、⽐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前者没有产⽣新的物体,后者产⽣新的物体)
三、让物质发⽣变化:
1、在教师提供的铁丝、热⽔、纸张、蜡烛、⽕柴中,它们都会产⽣在怎样的变化呢?(学⽣的思维⾯不会停留在课本展⽰的变化中,要求学⽣作出适当合理的解释,教师适当补充,尤其是蜡烛的燃烧)
2、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重点在⾃然产⽣的变化和⼈为产⽣的变化、变化速度的快慢、是否产⽣新的物质)
3、过渡引申:我们说的是我们现有的物质,对于岩⽯、房屋、马路在变化么?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么?说出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