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词语。
(1)故弄玄虚:
(2)不假思索: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伙伴--------()确实--------()
3.找出第4自然段中的动词。
4.山羊为什么会上当?
5.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你怎样评价狐理?
7.想一想,山羊听了狐狸的话会怎祥想?请你写下来。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中国,已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轮到宋庆龄发言了。她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师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
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烦恼吗?’
宋庆龄听了,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1.根据词义,在文中找出合理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②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③众口同声赞美。()
2.本文有一句话既点了题,又点出了文章中心思想,找出来画上“”。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本学期学的哪篇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5.请给文章取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守护大山守护“家”
本文节选自记者对护林员段金龙的一段采访。
①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老段步履轻快地走在山中落叶铺成的小路上,用树皮般粗糙的大手拍拍一棵落叶松的树干说:“我小学四年级跟着父辈们种这些树的时候,树苗还不到1米高,现在都碗口粗了,我也老了……”老段名叫段金龙,是一名普通的林区护林员。说这话时,他已经在神仙山坚守了30年。“如果能活到90岁,那我就守到90岁。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他说。
②守护3000多亩山林,30年来事故发生率为零,靠的是老段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工作。山里没有路,但老段每天巡山要走20公里以上。30年来,老段穿坏的胶鞋已经有300多双。老段巡山随时都在排查隐患,只要遇到上山的人,他都反复叮嘱防火事项。夏天多雷雨,老段经常要赶到山上无线电中转台去切断电源。
③护林生活的艰苦,只有老段自己知道。护林员没有节假日,只有在没米没盐或家里有事的时候才能下山,至少也要10天左右一次。上山时,要背上够吃半个月的米、咸菜、土豆。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有一年10月份突然下了一场大雪,老段被困在山上。等他巡完山回到小屋才发现,只剩一小把挂面了。没法子,只能早晚喝点盐水,中午煮一点挂面垫垫。“山项没有水,得去半山腰的大冰渠背水,一桶水50斤,来回10里地。”老段说得很轻松,对他来说,这点苦好像根本不算啥。
④“他的腰背、膝盖、胃都出了问题。每次上山,还得带上膏药和胃药。”老段的妻子告诉记者。妻子心疼老段,老段却嘿嘿一笑说:“没事儿,我能坚持。”
⑤一个人守着大山,还要忍受难以想象的孤独。为了消遣,林场曾经在山上给老段配了一台旧电视。由上没信号,手机、电视、收音机都没什么信号。老段却找到了()的法子:即便收不到信号,他也拿电视机当宝贝,没事就打开,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一听能听大半宿。“有点几声音,就不觉得孤独了。”老段说。
⑥干的年头儿长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伴儿。对老段而言,守护这片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大山就像守护“家”。
1.从第①自然段中摘录,树苗的变化是从()到()
2.第①自然段中的“一天看不见这林子,就浑身不得劲儿”形象地写出了
3.概括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读了第③自然段,你对哪些语句特别有感触,请任选一个角度在下面横线上写批注。(至少写一句话)
5.“30年坚持下来,老段也落下了职业病”这个句子放在第()自然段的开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