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其他文档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5篇
大小:39.25KB 8页 发布时间: 2022-08-03 09:46:42 6.32k 4.38k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快乐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假设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土。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⑴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⑵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⑶涕:眼泪。

⑷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⑸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快乐得简直要发狂。

⑹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⑻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土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那么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土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顶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那么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土。诗人的惊喜到达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奔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奔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浦起龙赞其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此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4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发奋。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锋利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5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1、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